如今,電子產品的使用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已經成為一種常態(tài)。而對于現在的諸多媒體報道的藍光危害性,更使藍光逐漸引起社會公眾普遍的關注。那么藍光能夠帶來多大的視力危害,或者說會引發(fā)什么眼力疾病呢?而對于眼力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又該如何進行呢?
據“2015-2016青少年眼部健康調研數據”顯示,全國近視患者已超三億,占世界近視人口的1/3,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0%左右。而青少年的眼部健康問題更是日益嚴重,5-8歲視力異常人群占17%,9-11歲則上升到35%,12歲以上已高到52%。
掌握人體視力演變進程,能有效防止“近視眼”
對于預防疾病,最好的辦法是了解了解它的引發(fā)原理。對癥下藥,制定適合自己的生活計劃,方為預防的好辦法。近視眼也不例外,它的引發(fā)也有規(guī)可循。抓住演變進程,就能夠很好的預防。
相對于成人有比較穩(wěn)定的視力而言,少兒期的視力狀況隨著眼球的發(fā)育一直處于變化之中。據調查結果顯示,人體視力真正穩(wěn)定的時間段是在25歲,在25歲之前視力一直處于演變過程中。
0-15歲,少兒的眼球正逐漸發(fā)育,到15歲眼球基本與成人相當。而視力也正由生理性遠視眼慢慢向正規(guī)化演進。15歲左右,由于部分少兒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對“娛樂”的追求,使得電子產品所散發(fā)的藍光直接對人體正在發(fā)育的視力有損傷的作用。此時,少兒的視力又開始了分野,即一部分停留在遠視;一部分“正視化”;一部分卻走向近視。
在緊張的高中時段,一些本來有近視眼的人,為了高考的“成功”,長期埋頭于書海中,時刻盯著書本,使得近視眼的度數得到增加。這就是為什么許多在18周歲做了激光近視矯正手術(LASIK)的學生幾年之后視力仍然下降的原因。
新興電子產品OLED,有效降低藍光對人體視力損傷
電子產品的豐富,使得青少年人群更加減少了室外的活動,轉而專注于電視、手機、iPad、電腦等電子產品。而使用距離普遍較近,以及屏幕的高頻閃爍。而對于視力正在發(fā)育過程中的青少年來說,長時間的“盯著”電子產品屏幕無疑會加大藍光對視力發(fā)育產生極大的抑制或者變形作用。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wèi)生研究所特對不同屏幕亮度值及OLED有機電視對人體視覺舒適度和疲勞度的影響進行了實驗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在普通家庭環(huán)境照度(光照強度)下觀看普通電視頻道時,OLED有機電視和液晶電視的亮度區(qū)間中視疲勞度最低、眼舒適度最高、滿意度最高的最佳觀看亮度區(qū)間為OLED有機電視的50~75nit。
2016年11月,創(chuàng)維攜BOE(京東方)、海思發(fā)布了國內首款自主研發(fā)的OLED 電視M1系列。國內自主研發(fā)的OLED顯示器的問世,實現了“有效減少藍光危害”的技術突破,使得人體的視力健康得到較大改善。
根據國家檢測機構泰瑞特對創(chuàng)維55S9D OLED電視的藍光表現性檢測數據顯示,它的藍光危害值僅為0.1441W·m-2·sr-1,比液晶電視藍光危害均值低77%,是4.5英寸手機藍光危害值的1/3。


相比于其它電子顯示產品,OLED電視在藍光危害的防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同時也暗示著它未來的市場發(fā)展?jié)摿Γ瑢⒃谄桨咫娨暢鲐浟可?,逐漸超過液晶電視。
專家:青少年保護視力應從“用眼習慣、體育鍛煉和健康飲食”三方著手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wèi)生研究所所長馬軍建議青少年:保護視力應從“用眼習慣、體育鍛煉和健康飲食”三方著手。
一、用眼習慣是最重要的保護因素。包括:
1、用眼時間:長時間看電視和手機登電子產品,會對眼睛造成疲勞,久而久之,近視、斜視、散光燈問題。所以,盡可能不看或者少看電視、手機。
2、學習時的光線要合適,太暗和太亮都會使眼睛疲勞,連續(xù)看書的時間也不宜過長,不超過1個小時,就應抬起頭來,望望遠,起身活動一下。
3、看書、學習時的姿勢也非常重要,人要做端正,眼睛到書本的距離在30厘米左右比較合適。太近的話,容易造成近視,歪著頭看容易造成兩側眼睛視力不同。
二、體育鍛煉對視力的保護也很重要。國外有研究顯示,足夠的室外運動時間可以減少近視的發(fā)病率,而足夠的陽光可以促進體內維生素D等的生成和代謝,有利于保護視力。所以,及時沒有條件進行鍛煉,也該常常曬曬太陽哦。
三、對眼睛健康非常重要的維生素A維生素D等,需要從食物中攝入,富含胡蘿卜素的食品有助于保護視力,請保持均衡飲食。若飲食上有缺陷,可適當補充維生素A、D、E等。對于眼睛感光系統(tǒng)視網膜而言,也建議青少年可以適當補充葉黃素,既可以減少電子屏幕產生的藍光對眼睛的傷害,也可以防止青少年假性近視轉變?yōu)檎嫘越暋?/p>
減少藍光危害的電子產品在不斷產生。選用健康的電子產品也顯得同等重要,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既然離不開這些電子產品(電視、電腦、手機等),為何不去選用對身體更為優(yōu)益的產品,既是愛護自己,又是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