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家科學(xué)院院刊》發(fā)表了一則有趣的論文:人類可能會被自己的大腦欺騙,誤認為自己比實際情況更努力。
為了確保生存安全,大腦會通過心跳、呼吸等各種身體信號來評估生理狀況,比如是不是饑餓、口渴,或者身體的努力程度,并進行適應(yīng)性調(diào)節(jié)。人人都有切身體會的一個現(xiàn)象是,在不同的運動中,我們所感受到的疲勞程度都不一樣。其中,心率就是我們判斷運動劇烈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biāo)。
在這項研究中,來自法國和意大利的科學(xué)家就利用心率做了小實驗,測試運動時人們對心跳的感受和實際運動劇烈程度的差異。
圖片來源:pixabay
18名受試者被要求戴著耳機在健身車(也稱功率自行車)上模擬騎行。他們并不知道實際設(shè)定的騎行強度,同時從耳機中可以聽到自己的心跳聲——當(dāng)然,這些心跳聲是經(jīng)過研究者處理的,可能與實際運動強度下的心率一致,也可能更快或更慢。
騎行結(jié)束后,受試者被問及騎車時的疲勞/劇烈程度。那些聽到心跳快于實際心率的受試者都高估了自己的騎行強度。更有意思的是,那些聽到心跳慢于實際心率的人,也并沒有認為自己更輕松。
▲在五組不同騎行強度的測試中,相比較于聽到一致心率的人(深灰色),耳機中心率偏快的人(黑色)通常也誤以為自己更辛苦,但耳機中心率偏慢的人(淺灰色)也沒有覺得更輕松。(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研究人員表示,耳機中的心率信息有可能騙過大腦,讓人們以為身體比實際消耗的強度更大。但大腦“拒絕相信”更慢的心率,則可能是源于古老的生存需要。在遠古,人類不得不依靠體力勞動來生存,比如追捕獵物,如果大腦錯誤地認為運動強度還不夠,過度賣力可能會帶來災(zāi)難性的結(jié)果。
研究人員還指出,由于人類對自身固有經(jīng)驗的相信,說服人們接受“自己實際沒有那么努力”往往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