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中文,在线国自产视频,欧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1. <dfn id="rfwes"></dfn>
          <object id="rfwes"></object>
        1. 站長資訊網(wǎng)
          最全最豐富的資訊網(wǎng)站

          臺積電確認蘋果 M1 Ultra 采用 InFO-LSI 封裝,將兩片 M1 Max 連接到一起

            4 月 28 日消息,在 M1 Ultra 官方發(fā)布會上,蘋果介紹其 Mac Studio 中的 M1 Ultra 時表示,這是最強大的定制 Apple Silicon,它使用 UltraFusion 芯片對芯片互連技術,從而實現(xiàn)了 2.5TB / s 的帶寬。

          臺積電確認蘋果 M1 Ultra 采用 InFO-LSI 封裝,將兩片 M1 Max 連接到一起

            從介紹來看,這涉及到兩個 M1 Max 芯片協(xié)同工作的問題。臺積電現(xiàn)已證實,蘋果 M1 Ultra 芯片其實并未采用傳統(tǒng)的 CoWoS-S 2.5D 封裝生產(chǎn),而是使用了本地的芯片互連 (LSI) 的集成 InFO 扇出型晶圓級封裝(Integrated Fan-out)芯片。

            據(jù)了解,蘋果最新的 M1 系列產(chǎn)品基于臺積電 5nm 工藝技術,但之前有媒體稱其通用采用了臺積電 CoWoS-S(chip-on-wafer-on substrate with silicon interposer)封裝工藝。當然,臺積電在使用其 CoWoS 封裝平臺為網(wǎng)絡 IC 和超大 AI 芯片等多種芯片解決方案供應商提供服務方面擁有豐富經(jīng)驗,而且臺積電還一直在使用先進工藝和 InFO_PoP 技術制造 iPhone 芯片。

            實際上有很多種可以將芯片組橋接進行相互通信,但臺積電的 InFO_LI 可以降低成本。半導體封裝工程專業(yè)人士 Tom Wassick 放出了一張臺積電在 3D IC 和異構集成國際研討會上呈現(xiàn)的 PPT,闡明了其封裝方法,顯示蘋果這次使用了 InFO_LI 技術。

          臺積電確認蘋果 M1 Ultra 采用 InFO-LSI 封裝,將兩片 M1 Max 連接到一起
          臺積電確認蘋果 M1 Ultra 采用 InFO-LSI 封裝,將兩片 M1 Max 連接到一起

            總的來說,CoWoS-S 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方法,但要比 InFO_LI 更貴。除了這一點之外,Apple 沒必要選擇 CoWoS-S,畢竟 M1 Ultra 只需要完成兩個 M1 Max 芯片的相互通信,而所有其他組件,包括統(tǒng)一的 RAM、GPU 和其他組件都是芯片中的一部分,因此,除非 M1 Ultra 改用信新型多芯片設計和更快的內(nèi)存(如 HBM),否則 InFO_LI 對 Apple 來說就是更好的選擇。

          臺積電確認蘋果 M1 Ultra 采用 InFO-LSI 封裝,將兩片 M1 Max 連接到一起

            具體而言,InFO-LSI 技術需要將一個本地 LSI (silicon interconnection) 與一個重分布層 RDL (redistribution layer) 相關聯(lián)。與 CoWoS-S 相比,InFO-LSI 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其較低的成本。

            CoWos-S 需要用到大量完全由硅制成的大型中介層,因此成本非常昂貴;但 InFO_LI 湊合著用了本地化的芯片互連技術,總的來說沒什么太大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彭博社 Mark Gurman 稱,蘋果新一代 Mac Pro 已經(jīng)準備就緒,它將搭載一款更強的芯片,也就是 M1 Ultra 的“繼任者”。據(jù)稱,這款產(chǎn)品的代號為 J180,此前的信息暗示,這款產(chǎn)品將采用臺積電的下一代 4nm 工藝量產(chǎn),而不是目前的 5nm 工藝。

            有傳言稱,新的蘋果芯片將具有兩個 M1 Ultra 相結(jié)合(4 個 M1 Max)。Gurman 早些時候表示,這款工作站將采用定制的芯片,最多可支持 40 核 CPU 和 128 核 GPU,性能值得期待,定價同樣美麗。

          特別提醒:本網(wǎng)信息來自于互聯(lián)網(wǎng),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wǎng)有任何內(nèi)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nèi)處理完畢。

          贊(0)
          分享到: 更多 (0)
          網(wǎng)站地圖   滬ICP備18035694號-2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17028898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