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中文,在线国自产视频,欧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1. <dfn id="rfwes"></dfn>
          <object id="rfwes"></object>
        1. 站長資訊網
          最全最豐富的資訊網站

          手機廠商的下一個戰(zhàn)場

            智能手機市場經過了連續(xù)多年的井噴式發(fā)展之后,終于在5G來臨前夜放慢了腳步。調研機構IDC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42億部手機,同比下滑1.8%,連續(xù)第三個季度同比下降,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滑則達到了5.9%。

            寒冬來臨,頭部手機廠商打響了技術之戰(zhàn),屏下指紋、3D結構光、AI等。同時,小米華為OV等手機廠商還準備在物聯網層面開啟全新的戰(zhàn)爭。IoT未來將逐漸成為它們在手機之外的第二戰(zhàn)場。5G網絡時代即將到來,它關乎著未來。

            IDC的調研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達4.331億臺,比上一年增長27.6%,2022年市場出貨量達到9.397億臺,復合年增長率將達18.5%。預計到2020年全球聯網設備數量將達到260億個,物聯網市場規(guī)模達到1.7萬億美元。

            智能手機市場飽和下滑,新興的物聯網市場空間龐大,手機又是IoT非常重要的一個入口。擁抱IoT這個新的春天,成了手機廠商的必然選擇。

            “目前階段已經形成這樣的格局,大家都想在這里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每家都在做自己相應的布局。”歐普照明首席市場官兼智能系統(tǒng)規(guī)劃負責人金鑫在接受鳳凰網科技采訪時表示。他認為,任何一個新的業(yè)態(tài)和新的技術出現蓬勃發(fā)展機會的時,都會有這樣一個過程。

            廠商之間各懷心思

            物聯網的實踐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樂公司的網絡可樂販售機。到1995年的時候,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這本書中也曾提及物聯網,但遺憾的是在那個年代壓根就沒有引起廣泛重視。四年之后,“物聯網”的概念首次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凱文·阿什頓教授提出,用一句非常簡單的話總結就是——萬物皆可連接互聯網。

            十年后,歐盟執(zhí)委會發(fā)表了歐洲物聯網行動計劃,藍色巨人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引起了美國各界的廣泛關注;同年8月,領導人一篇“感知中國”的講話,也把我國物聯網領域的研究和應用開發(fā)推向了高潮。

            面對手機市場增幅持續(xù)放緩,布局IoT領域成為蘋果、谷歌戰(zhàn)略的重中之重,這兩大國際互聯網巨頭,幾乎是同時在這個領域開始發(fā)力。蘋果推出HomeKit平臺,谷歌則在發(fā)布物聯網操作系統(tǒng)Android Things。而國內的手機廠商以及互聯網公司,如小米、華為、OV等,也在稍晚谷歌一兩年時間內推出了各自的IoT戰(zhàn)略以及各自的智能家居產品。

            雖然巨頭們的IoT布局十分火熱,但這在vivo副總裁、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院長周圍看來,目前IoT發(fā)展還只是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其應用和網絡建設也還剛剛開始,用戶對現有的IoT設備的使用的活躍率也剛剛開始有起色。

            IoT的發(fā)展有兩個業(yè)內公認的痛點,一是設備與不同智能手機互聯互通的適配開發(fā),另一個則是不同的IoT設備都需要安裝一個應用。金鑫說,傳統(tǒng)家電廠商也推出了自己的IoT平臺。“每家都希望做自己的標準。”

            對傳統(tǒng)家電企業(yè)來說,把傳統(tǒng)家電產品智能化容易,但提供一套與之匹配的智能化操作體驗卻很難做到。并且,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這個核心入口還是掌握在手機廠商手中。手機廠商又很難什么產品都自己做,剩下的選擇就只能是找合作伙伴,打造生態(tài)圈。

            各懷心思之下,手機廠商、家電廠商、智能硬件廠商、服務提供商等,在隨著2020年5G網絡大規(guī)模商用化后將要帶來的IoT巨大市場變革前夜,攜手走到了一起。

            小米:生態(tài)鏈別人學不來

            2010年開始組建公司的小米,用了四年時間就做到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第一。在2013年年底的時候,雷軍看到了智能硬件和IoT趨勢,決定用小米做手機成功的經驗去復制100個小米,提前布局IoT。

            “做互聯網的人都知道,我們前面有三座大山——BAT(百度、阿里、騰訊),如果不想被它們擋的無路可走,唯一的方法就是繞行,去開辟一個新的戰(zhàn)場。”小米在布局IoT的同時,也是為了繞開BAT這三座大山。雷軍當時讓劉德組建一支隊伍做投資,從小米公司拉出來的十幾個工程師,開始了小米在IoT領域的百億投資布局。

            手機廠商布局IoT大體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像小米這樣打造一個以手機廠商為核心的生態(tài)圈,在吸納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同時,手機廠商自身也參與研發(fā)部分智能硬件。

            以小米為例,它目前投資了的100多家做智能硬件的公司,核心入口產品如手機、平板、電視、路由器等則選擇自己做,另外還有“米家”這個智能硬件品牌,也會推出電飯煲、電動滑板車、空調等智能硬件。因此,小米的IoT平臺所接入的產品品類豐富程度,是如今華為等手機廠商難以比擬的。

            “小米這種模式其他手機廠商現在根本學不來!”提及小米的IoT模式,深圳一家手機廠商高管有些感慨。對于這些做可穿戴智能設備、空氣凈化器、移動電源、凈水器等產品的小米生態(tài)鏈企業(yè),小米給他們錢,幫他們組團隊,告訴他們如何定義一款產品,幫他們理順供應鏈。

            但,小米生態(tài)鏈公司不是小米的部門,也不是子公司;小米對生態(tài)鏈企業(yè)也不是單純的投資,更不是ODM和OEM。它們是一個基于企業(yè)生態(tài)的智能硬件孵化器,小米對它們的投資不控股,生態(tài)鏈企業(yè)都是兜里的公司。除了米家和小米品牌的產品外,它們同時研發(fā)、銷售自有品牌的產品。

            這個模式的關鍵在于小米會對生態(tài)鏈公司輸出產品和方法論、與生態(tài)鏈企業(yè)共同定義產品、主導設計、協助研發(fā)、背書供應鏈。最后對通過小米內測后的生態(tài)鏈公司的產品,按類別開放米家和小米兩個品牌,并提供渠道支持、營銷支持、負責銷售和售后。

            這樣研發(fā)出來的產品有幾個特點:

            1、有較為統(tǒng)一的小米系工業(yè)設計風格;

            2、都能無縫接入小米的IoT平臺,通過小米手機、小米小愛智能音箱等進行操控;

            3、售價比同類產品更具競爭力。

            小米集團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小米IoT所接入的設備(不含手機、筆記本電腦)已經超過1.15億臺。

            上述人士稱,小米的IoT平臺雖然目前也對第三方的非生態(tài)鏈公司開放,但整體來說還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生態(tài)圈。華為和小米選擇的也是同樣的路線,但打法卻有較大的差別。

            華為HiLink:只選頭幾名

            “一匹狼來到了會場。”

            這是邵洋在2016年代表華為第一次參加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的時候,主持人對他的介紹詞。

            華為是一家“狼性十足”的公司,這在中國企業(yè)界是聲名在外的:它涉足一個市場,就會對這個市場的其他玩家產生巨大沖擊,意味著收割。這樣一家戰(zhàn)斗力十足的公司出現在一個家電廠商云集的行業(yè)盛會上,也就難免會引發(fā)從業(yè)者的擔憂:華為這是干什么來了?是要做電視機,還是掃地機器人?

            事實上,華為進軍智能家居市場并不是要自己做家電,而是搭建一個開放新的平臺,幫著傳統(tǒng)家電廠商賣家電,幫它們更好地擁抱智能家居。

            作為華為消費者業(yè)務首席戰(zhàn)略官,邵洋記得特別清楚,華為HiLink智能家居平臺于2015年12月12日正式對外發(fā)布。到了2016年的時候,華為推出智能家居三件套:華為HiLink協議、Huawei-LiteOS、華為IoT芯片。邵洋表示,HiLink協議是進入華為與合作伙伴構建的智能家居生態(tài)的必須要素。

            今年3月份的時候,華為HiLink戰(zhàn)略進一步升級。“我們希望三年之內,把支持HiLink家電設備的銷售額做到超過100億美元。”邵洋對鳳凰網科技表示,其今年的目標是希望這個平臺的注冊設備數達到1000-1500萬臺。這項計劃,華為對外稱之為“百億計劃”。

            從當時華為給出的數據來看,華為HiLink平臺中硬件激活率已經超過70%,同時還積累了2000多萬用戶,接入30多個品類,并與100多個合作廠家,覆蓋200多款產品。合作伙伴覆蓋智能硬件廠商、家電廠商、各類渠道廠商以及各種內容服務提供商等,合作TOP品牌包括歐普、九陽、美的、科沃斯、720、公牛、海爾、老板、方太、科大訊飛、中糧地產等。

            在2年前的一個技術研討會上,歐明照明開始了與華為HiLink團隊的第一次溝通。“華為對我們圍繞智能家居領域的技術儲備和整個理念,大家覺得非常合拍。在這樣的層面上就互相認識,然后就慢慢進行各方面探討,越談越深入。”金鑫說,到最后整體合作方案的出爐,雙方前前后后談了小兩年的時間。

            華為體量巨大的流量和營銷通路,強大的技術研發(fā)實力以及品牌背書,對這些傳統(tǒng)家電廠商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布局IoT,新零售也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不管是生態(tài)鏈還是第三方合作伙伴,小米在線上會提供小米官方商城和有品電商平臺的渠道支持,線下則還有坪效僅次于蘋果的小米之家零售店。

            渠道支持,也是吸引合作伙伴加入的一個重要因素。華為會在其Vmall官方商城為HiLink合作伙伴提供線上渠道支持。在線下會與蘇寧、京東等合作開辟HiLink專區(qū)。今年3月份華為在中國區(qū)開了8家實體店,下半年這個數字會擴大到2000家。

            邵洋此前接受鳳凰網科技采訪時表示,華為的合作伙伴時,先階段會選擇細分領域Top 3的龍頭企業(yè),來保證產品功能和質量。這種做法本質還是具備一定的封閉性,會把一些中小規(guī)模的廠商排除在外。他表示,加入小米生態(tài)鏈的廠家大都是一些小廠家,是一些新進入這個領域的廠家。他們需要去依托小米品牌,依托小米一些光環(huán)效應幫助他們進入這個市場。華為HlLink則不同,有一定的進入門檻。

            “我們現在大概有50個領域,每一個領域必須是前三。”邵洋說。早期給科沃斯掃地機器人做過代工的深圳ilife掃地機器人市場負責人告訴鳳凰網科技,在華為剛剛推出HiLink戰(zhàn)略的時候,ilife便與之表明過想要加入合作的意向,但因為“只選頭幾名”的原則,華為并沒有看上這家公司。

            OV:搞聯盟,走開放路線

            另一種是走開放式路線,推出共同遵守行業(yè)的標準規(guī)范,并逐漸擴充生態(tài)圈的范圍。

            今年7月,vivo聯合OPPO、TCL、美的和極米科技等多家廠商舉行IoT開放生態(tài)聯盟大會,會議通過了IoT開放生態(tài)聯盟合作共識,并公布了IoT產品方案。該聯盟的IoT開放生態(tài)優(yōu)勢在于可以在不改變廠商私有協議的基礎上,實現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

            OPPO與vivo在智能手機市場上,是公認的在新戰(zhàn)略選擇上比較謹慎保守的廠商。前幾年平板電腦、可穿戴產品火熱的時候,這兩家廠商卻依然很克制,還是堅持以手機為主。一加手機上個月宣布正式進軍智能電視市場,原因是一加手機CEO劉作虎認為電視將會是未來智能家居的一個重要入口。坊間傳聞,劉作虎以前的老領導OPPO公司CEO陳明永實際上并不看好這個市場,因此,OPPO雖然成立了團隊布局IoT,但并實際并沒有做電視的打算。

            華為和小米IoT戰(zhàn)略的優(yōu)勢在于,在它自己的生態(tài)范圍內,可以保證產品體驗的互聯互通和流暢性,但劣勢也十分明顯,智能家居廠商必須要適配相應的標準,有所謂的定制化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智能家居廠商生產產品帶來了掣肘。

            “IoT這個行業(yè)其實發(fā)展了這么多年,現狀一直都是私有的或者封閉的,這個痛點很難打破。”周圍表示。據他介紹,vivo IoT開放生態(tài)優(yōu)勢在于可以在不改變廠商私有協議的基礎上,實現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

            vivo與OPPO所發(fā)起的聯盟,試圖打造一個最開始就是開放、平等、沒有設置任何障礙的協議。一方面,消費者在使用的時候,不再需要下載多個App,可以在一個應用上實現對所有設備的互聯互通。另一方面,開發(fā)者也無需針對不同品牌不同陣營的產品去做優(yōu)化適配,對開發(fā)環(huán)境的生態(tài)有不小的提升。

            據周圍透露,從今年7月4號第一批7個代表企業(yè)開始到這次正式發(fā)布,如今vivo Jovi物聯平臺已經吸引了二十多家企業(yè)加入。“經過這60多天,我們把各個廠家的設備已經全部都適配好了。”周圍說。接下來,vivo會快速擴張聯盟,增加新的成員。

            隨著OPPO和vivo的正式入局,再加上華為和小米,智能手機在IoT上的競爭,毫無疑問將掀起一個新的高度。

            360:再造IoT版安全衛(wèi)士

            360公司從安全業(yè)務起家,隨后業(yè)務延展到了瀏覽器、搜索、移動分發(fā)渠道、游戲、手機硬件、直播等領域。雖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表現平平,手機業(yè)務也做得并不是很出色,但360圍繞著路由器這個家庭網關重要接口所做的IoT戰(zhàn)略布局,目前也正式浮出水面。

            “我一定要做硬件,因為在未來,硬件必將成為我們接觸這個世界的連接器。”這是周鴻祎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的一句話。和小米相比,360的智能硬件品類并不多。如智能攝像頭、智能門鎖、智能路由器等,均與安全相關。

            智能路由器算得上是360硬件產品中最為成功的一條產品線。官方最新數據顯示,目前360安全路由器用戶超過1500萬,接入上網終端5000多萬臺,平均每個月銷量約40-50萬臺,今年占據整體路由器市場8%份額。

            與前面提到的小米華為OV不一樣的是,360除了統(tǒng)一接入協議,更多的是從數據和安全的角度出發(fā)布局IoT,目的是再造一個IoT版的360安全衛(wèi)士。

            “現在IoT是風口,很多廠商都去做,小廠商最核心的利益價值是把產品的規(guī)模發(fā)展起來,讓更多的用戶使用IoT設備,他們更多解決的是功能性問題,安全問題基本解決很少。”360信息安全部負責人高雪峰接受鳳凰網科技采訪時表示。

            在他看來,如今大家都在布局的IoT其實面臨一個問題:對安全關注度、安全意識基本都比較差。據了解,360會把安全路由器的接口打通,開放給第三方硬件廠商,一旦發(fā)現漏洞,360則會對所有接入自家IoT云平臺的設備進行及時預警。

            不以智能手機作為IoT平臺的載體,而是選擇路由器這個智能家庭重要的網關入口,算得上是360結合自身大安全戰(zhàn)略的一種差異化選擇。相比有著億級用戶的手機廠商,360的這種打法對第三方廠商的吸引力在最開始并不具備優(yōu)勢。

            小米IoT布局,上百個生態(tài)鏈兄弟一起上“打群架”,華為HiLink只要優(yōu)等生,OV兩兄弟則是搞聯盟,來者不拒。如今智能手機廠商第二戰(zhàn)場目前的布局已經開始。目前能夠確定的一個趨勢是:正處于寒冬期的智能手機市場的春天很難再來,下一個戰(zhàn)場在IoT。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

          贊(0)
          分享到: 更多 (0)
          網站地圖   滬ICP備18035694號-2    滬公網安備310117028898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