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蘋果發(fā)布會最全預測:史上最大iPhone要來了,這些新品值得期待)
預計iPhone 12 系列將回歸 iPhone 4 經典設計,性能堪比 MacBook Pro;新一代 Apple Watch,可能會有「哥倆」。

上周是知名爆料人 Jon prosser 預測蘋果將在 9 月 8日上架新一代 iPad Air 和 Apple Watch,結果讓無數用戶和媒體撲了個空。
最終蘋果只公布了發(fā)布會時間, 宣布將于北京時間 9 月16 日凌晨 1 點舉辦線上發(fā)布會。「科技春晚」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不過今年蘋果的秋季發(fā)布會可能不止一場,根據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預測,我們接下來幾個月可能會看到三場蘋果發(fā)布會,而最受關注的 iPhone 12 系列或許要到 10 月才發(fā)布。
值得一提的是,Mark Gurman 在上周成功預測蘋果只公布發(fā)布會日期后,目前關于蘋果消息爆料的準確率已經高達 86.9%,比我們熟悉的郭明錤還高不少。

對于即將到來的蘋果秋季發(fā)布會「連續(xù)劇」,我們不妨先來「劇透」一番蘋果可能會帶來的新品。
iPhone 12 系列:回歸 iPhone 4 經典設計,性能堪比 MacBook Pro
雖然目前看來下周的發(fā)布會上很可能不會看到 iPhone 12 系列,不過這幾臺新旗艦曝光的信息已經非常多,基本可以大致拼湊出 iPhone 12 的樣子。
首先在外觀上,從邀請函可以推測 iPhone 12 將會增加「海軍藍」的新配色。

此前蘋果也曾在塑料機身的 iPhone 5c 上用過藍色,不過這次的「海軍藍」應該和 iPhone 11 Pro & Max 的暗夜綠一樣,呈現在磨砂質感的玻璃后蓋上。
除了「海軍藍」,非 Pro 版本的 iPhone 12 預計將沿用多彩的配色,亮藍色、紫羅蘭色、亮橙色這三款配色中可能有兩個會成為 iPhone 12 的新配色。

▲ 圖片來自:EverythingApplePro
iPhone 12 系列外觀上另一個讓人驚喜的變化,是將磨平的棱角拿了回來,回歸 iPhone 4 硬朗的直角邊框設計。

至于 iPhone 12 系列的尺寸,可以說是「小的更小,大的更大」了。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此前在一份報告中指出,iPhone 12 系列將包括 3 個尺寸共 4 款機型,可以和去年的 iPhone 11 系列做個簡單對比:

雙攝的 iPhone 12 提供了 5.4 英寸的選擇,對于覺得 iPhone 8 太小,而 iPhone 11 Pro 太大的用戶,這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頂配的 iPhone 12 Pro Max 將尺寸擴大到 6.7 英寸,這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部 iPhone。不過正因為 iPhone 12 Pro Max 屏幕更大了,劉??雌饋硪哺×?。
iPhone 12 全系都將采用 OLED 屏幕,而且 Jon Prosser 曝光的iPhone 12 Pro Max PVT 測試機上手視頻顯示,這款機型新增了高刷新率選項,最高可開啟 120 Hz 刷新率,并支持「自適應刷新率(Adaptive Refresh Rate)。

需要說明的是,PVT 測試機是正式量產前的最后一個階段的測試機型,不排除蘋果在最終量產時再進行調整。
同樣是來自 Jon Prosser 的一張相機設置截圖顯示, iPhone 12 Pro Max 還會搭載激光雷達,這顆索尼制造的激光雷達在新款 iPad Pro 上已經出現,可以提升相機的自動對焦能力。

但激光雷達最重大意義還是推進 AR 應用的落地,實現更精準的空間感知和物體定位能力,在這次發(fā)布會的邀請函里蘋果就埋下了一個 「AR 彩蛋」。

當蘋果將過去比較笨重的激光雷達裝進 iPhone 里,距離 AR 眼鏡這個被視為取代 iPhone 地位的革命性產品面世,可能真的不遠了。

同時 iPhone 12 Pro Max 還將支持最高 4K/120 幀的視頻錄制和 4K/240幀的慢動作拍攝,而目前 iPhone 視頻錄制最高只有 4K/60 幀 ,240 幀慢動作拍攝分辨率最高支持 1080P 。

iPhone 12 系列強大性能的核心來自于 A14 仿生芯片,這是全球首款 5nm 工藝芯片,也會是現在性能最強的手機 SoC 芯片。

據知名蘋果爆料人 @Kymiya 透露,A14 仿生芯片的 CPU 性能相比 A13 仿生芯片提升 40%,GPU性能相比上一代芯片提升50%,可能集成超過 150 億晶體管,甚至比桌面 x86 處理器還多。

MacWorld 稱 A14 芯片多核跑分可能超過 5000,這個數據相當于 6 核桌面 PC 或高配筆記本 CPU ,甚至可匹敵 15 英寸的 MacBook Pro。
續(xù)航方面, iPhone 12 系列的電池則可能縮水。郭明錤在一份報告中指出,iPhone 12 系列的電池板因層數和面積都將減少,這將節(jié)約 40-50% 電池成本。

韓國監(jiān)管機構 SafetyKorea 曝光的 iPhone 12 全系列電池容量顯示,iPhone 12 容量只有 2227mAh,比 iPhone 11 減少了 近 30%,當然不能忽略 iPhone 12 尺寸更小的因素。
此前 Jon Prosser 展示的 iPhone 12 Pro Max 尺寸更大,重量卻比 iPhone 11 Pro Max 更輕,也側面印證了電池縮水的消息。
根據郭明錤的說法,降低電池規(guī)格是為了抵消 5G 組件成本的上升。據悉 iPhone 12 系列采用的 Sub-6 和毫米波兩種 5G 組件成本分別為 75–85 美元和 125–135 美元。

蘋果降低成本的另一個做法是不再隨機附贈充電器和有線耳機 EarPods,爆料人士 Ran Avni 曝光的 iPhone 12 包裝盒顯示,除了手機和數據線的位置幾乎已經沒有其他配件的空間。

▲ 圖片來自:Wccftech
如果這個傳言為真,那么蘋果可能將是第一家不配備充電器的手機廠商。不過郭明錤也表示,蘋果取消附送充電器的做法,或會被 Android 廠商仿效。

Apple Watch 和 Apple Pencil 用戶對這個功能不會陌生。設備通過磁鐵的吸引力與無線充電器準確定位、配對,讓無線充電更加高效便捷,也算彌補了 AirPower 的一些遺憾。
至于消費者最關心的價格,根據 @Komiya 的爆料, iPhone 12 系列的價格基本和上一代 iPhone 11 系列持平,這也是因為前文提到蘋果對成本的把控。

▲網傳 iPhone 12 各配置價格. 圖片來自:Appledsign
iPhone 12 起售價格為 699 美元,iPhone 12 Max 的起售價格為 799 美元,iPhone 12 Pro 起售價 1049 美元,iPhone 12 Pro Max的起售價格為 1099美元。參照 iPhone 11 的國行價格,iPhone 12 的國行售價可能為 5499 元起。

總的來說,雖然 iPhone 12 系列電池可能縮水,但臺積電表示5nm 芯片相較于上一代 7nm 芯片功耗能降低 30%,整體的續(xù)航能力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
此外還有像 5G、激光雷達等新配置,都讓今年的 iPhone 12 變得比往年更有意義。重要的是,如今在電商平臺的補貼下,iPhone 12 起售價還有可能下探到 5000 以下,這已經足以讓人喊一句「真香」了。
新一代 Apple Watch,可能會有「哥倆」
相比 iPhone 12 系列,新一代 Apple Watch 的發(fā)布,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了。
Apple Watch Series 6 大概率會沿用上一代的 ID 設計,因為電池技術暫時未取得突破,所以屏幕尺寸應該不會增大。升級點可能主要在處理器、支持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精神狀態(tài)監(jiān)測(壓力監(jiān)測)、睡眠跟蹤、更薄的機身等。

▲ Apple Hub曾預測9月8日上架新款手表
為什么說機身可能會變薄呢?我們留意到蘋果在 watchOS 7 中取消了 Force Touch 按壓交互,在新系統中,只要輕輕長觸屏幕,就能獲得過去 Force Touch 的交互動作。
而結合外媒 mobilesyrup 的消息,蘋果正倡導開發(fā)者「以其他交互方式取代 Force Touch」,這也不禁讓人聯想 Apple Watch S6 可能會用其他交互動作去取代 Force Touch。這就意味著,新一代 Apple Watch 的屏幕部分可能會有變動,手表也可能會隨之而變得更薄。

▲ 圖片來自:9to5mac
據郭明錤預測,S6 還將擁有更強的防水性能、Wi-Fi 以及蜂窩傳輸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升,歸功于新一代手表采用了更多高單價的 LCP(液晶聚合物)軟板,這些高單價的 LCP 軟板將由東山精密,Avary Holding 和 Flexium Interconnect 供應。
更值得關注的是,蘋果可能會同時推出一款「廉價版」Apple Watch,定位就像是 S6 的「小弟」,可能命名為「Apple Watch SE」。

▲ 網傳的「海軍藍」配色
據爆料人士 @Komiya 的消息,「廉價版」Apple Watch 極可能具有 Apple Watch Series 3 的外觀,處理器與 S6 保持一致,但在功能上有閹割。表盤可能只有 42mm 的表盤可選,售價大概為 199 美元(非國行版)。
蘋果的套路思路不難理解。目前官網在售的手表只有 S3 和 S5,S3 相對較低的售價劍指中低端市場。而「廉價版」Apple Watch,更像是 S3 的升級,用來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

▲ 圖片來自:Josh Thomas
全面屏的 iPad Air,你期待嗎?
按照業(yè)界的猜測,本次發(fā)布會定會更新 iPad 產品線??赡苤挥袀髁撕芫玫?iPad Air 4,也可能有 iPad 2020(iPad 8)。
關于新一代 iPad Air,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就開始有各種爆料。幾乎每次爆料都離不開一個關鍵詞——「全面屏」。

▲ iPad Air 4 概念圖. 圖片來自:9to5mac
目前全面屏的設計只應用在了「老大哥」的 iPad Pro 上,如果要下放到其他系列,從 iPad Air 開始最為合適。
小紅書用戶 @蘭因如夢此前發(fā)布了有關 iPad Air 4 的說明書圖片,這是一份西班牙語說明書。根據圖片顯示,iPad Air 4 用上了四邊等寬的全面屏。即便邊框和 iPad Pro 相比寬了一些,但依然「香」到飛起。

▲ 網傳 iPad Air 4 說明書. 圖片來自:@蘭因如夢
不過按照庫克的「刀法」,Pro 級別的 Face ID 功能將被砍掉,iPad Air 4 的解鎖方案可能是將Touch ID 集成在電源鍵上。當然,摳門精明的庫克肯定也不會給 Air 配置四揚聲器,所以這一代 iPad Air 將依然是妥妥的雙揚聲器。
萬年的 Lighting 接口,應該會被換成Type-C。如此一來,你的 Mac 的轉接頭和數據線,將可以共享給 iPad Air 4。

▲ 圖片來自:appleinsider
關于處理器的升級,目前業(yè)界仍持有不同觀點?;旧蠌?A12 到 A14 全猜了個遍。不過不太可能直接上 A14,比較有可能的就是 A13 和 A12Z 這兩款處理器其中之一。
但 iPad Pro 2020 搭載的是 A12Z 處理器,如果 iPad Air 4 再使用同款處理器,那么兩者的差異化就進一步縮小,產品線的區(qū)分就顯得比較模糊。
所以我們認為新款 iPad Air 最有可能采用 A13 處理器,性能強勁的同時也不會威脅到「老大哥」iPad Pro 的地位。

▲ 圖片來自:TechBitz
此次 iPad Air 的升級,可能會劍指 2018 款的 iPad Pro。畢竟當前 iPad Pro 2018 款到手價和 Air 3 相差不大,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更多人會選擇性能、體驗更好的老款 Pro,而非 Air3。Air 4 的到來,可能會讓老款 Pro 黯然失色,甚至有望沖擊最具「性價比」的 iPad。
關于 iPad 2020,亮點可能就不如 iPad Air 多了。
目前的爆料者大多認為,新款 iPad 的模具和屏幕都將沿用繼續(xù) iPad 7,只是處理器常規(guī)升級,從 A10 升級為 A12。
不過外媒 91mobiles 也有不同觀點,認為 iPad 2020 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屏幕采用全面屏設計,尺寸升級為 10.84 英寸,只比 2015 年的初代 iPad Pro 屏幕略小一些。同時 iPad 2020 還配備了雙揚聲器以及 Type-C 接口。

▲ iPad 2020 設計草圖. 圖片來自:91mobiles
按照 91mobiles 的說法,iPad 2020 將和 iPad Air 4 拉不開差距,蘋果這樣做的可能性比較低。
One More Thing
除了上述幾款新品,下周還可能會看到蘋果的首款頭戴式耳機 AirPods Studio、Air tag 等產品。
根據目前的爆料信息, AirPods Studio 將支持主動降噪、頭頸部檢測、方向檢測,有黑色和白色兩種顏色可選,售價為 349 美元(約合人民幣 2385 元),比 Bose 700 和 Sony WH1000-XM4 都要便宜。

而 Air tag 是一款帶有藍牙功能的小貼片,可用于追蹤、查找鑰匙、錢包等易于丟失的物品,與市面上常見的 Tile、Adero 等產品類似,可能還支持以 AR 形式來標注物體的位置。

▲ Air tag 概念圖.
至于首款 ARM 版 MacBook 可能要到 11 月才會發(fā)布,據 @Komiya 的爆料,ARM 版 MacBook 將搭載 A14X 芯片,電池續(xù)航長達 15-20 小時,重量不到 1kg,起售價格為 799 美元。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受疫情影響蘋果的發(fā)布會均在線上舉辦,愛范兒這次也無法在舊金山庫比蒂諾給大家?guī)憩F場直播。
不過下周的發(fā)布會蘋果將會在多個視頻平臺同步直播,不想熬夜的話,在愛范兒官方微信、微博、B站依然能看到第一時間更新的活動最新資訊和新品上手內容,敬請期待!
本文由換新言、李超凡共同完成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