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在復(fù)旦被獻唱的視頻,今天忽然有了刷屏的效果。
這件事比較讓人產(chǎn)生一些陰謀聯(lián)想的地方在于,這次獻唱發(fā)生在2015年。時隔那么久,忽然在2019年的今天被刷屏,令人狐疑。
一些陰謀論的版本出現(xiàn)。什么交大黑復(fù)旦,什么頭條黑百度。這些陰謀論太小兒科,我這里有個足夠陰謀的陰謀論,但我不會說的。
我傾向于認為,這就是一起很自然的某用戶上傳視頻,然后被大范圍傳播。
百度和李彥宏,這兩年我個人感覺,總體輿情不佳。
上一次的負面輿情就是工程院候選院士那事,也就是本月頭上,輿情崩壞四個字不算夸張。前兩天向海龍離職,輿情也很說是正面為主。
所以這個獻唱視頻的大范圍傳播,也不用過于詫異。
二
四番群對這件事進行了一番討論。
復(fù)旦畢業(yè)的一位群友的評價是:我旦咎由自取,確實惡心。
我這個江湖上有些“復(fù)旦黑”人設(shè)的交大小講師,這次倒對他的不以為然的態(tài)度表示了不以為然。
因為我覺得還沒到“惡心”的份上。
三表問我,你覺得是滑稽?尷尬?惡心?
我的觀感是:我覺得滑稽,我推測李彥宏覺得尷尬,至于,惡心,過了。
事發(fā)2015年10月26日晚7時,血友病貼吧事件還未發(fā)生,魏則西事件也未發(fā)生。李彥宏本人人望不錯,百度二字尚金光閃閃,一個高校,哪怕就是復(fù)旦,向他獻唱,品味的確不高,但要說惡心,實在有點上綱上線。
彼時的東方早報對這件事是有報道的,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89430。在這則報道里,連獻唱歌詞都全文刊出,但輿論波瀾不驚,并沒有什么大范圍的批評。在這則報道里,甚至還提及”10月23日,李彥宏宣布個人捐贈3000萬元,支持百度與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發(fā)起的針對食管癌基因檢測的研究。“
一位超級明星進入高校,學生組織獻唱都不會讓人太過驚訝,一位相當成功的CEO進入高校,被獻唱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三
我覺得滑稽的地方在于,獻唱者唱功不佳,屢次荒腔走板。不過也能說明,是現(xiàn)場真唱不是。
我推測李彥宏覺得尷尬的地方在于,視頻中李彥宏站在那里的確有點尬。三表覺得被人狠狠夸一通當事人是會有點尷尬的,我同意這個說法。
至于獻唱歌詞,東早是這樣記錄的:
Hi Robin,我聽過你,傳說中的男神就是你;Hi Robin,你在哪里,可是五環(huán)外的西二旗;Hi Robin,好想見你,很想鉆進你的百度世界里;Hi Robin,忘不了你,今天此刻最神奇。改變技術(shù),就能改變世界,Mr. Robin,堅持做自己,專注是一切成功的秘密,期待再次見到你!“男神”李彥宏首次對話復(fù)旦學生:我給自己的人生打10分 by 東方早報
狠夸是狠夸,有點小肉麻也不假,但很惡心么?
你要是能調(diào)出李彥宏在2015年時候的記憶,其實也沒啥。李彥宏當年的確有男神稱號——他的確很帥,我近距離和他接觸過。
你非要把鉆進你的百度世界里聯(lián)想成鉆進什么地方,那我只能用四個字回答你了。
*者見*
四
我總感覺,很多人對高校有極大的誤解,對高校的批評,經(jīng)常失焦。
比如,很多年前,我見過一篇網(wǎng)傳是臺大教授參觀了交大后寫下的文章。我懶得找了,你們可能有印象。
那篇文章也不曉得是不是真的臺大教授寫的,但胡說八道之至。
文章長篇累牘地批評了交大四周都是公司和商店,認為學術(shù)氣氛蕩然無存。
但作者顯然只看到了徐匯交大。我交在上海有n個校區(qū),徐匯校區(qū)只是其中之一。地處上海寸土寸金的鬧市地段,四周公司商店林立,再正常不過。
倒是交大在上海最大的校區(qū),也是最主力的校區(qū)——閔行校區(qū),這么和你說,我想找個地方喝杯咖啡,可選商店都非常少。
至今有“閔大荒”稱號。
最重要的事是,學校四處商家林立,就說明學術(shù)氣氛蕩然無存?
我去過斯坦福大學,這個臨近硅谷的知名高校,到處都是咖啡館,咖啡館里基本就兩種人:學習的,和聊創(chuàng)業(yè)的。
美國自從拜杜法案后,商業(yè)公司扎堆圍繞在頂尖高校邊上,謀求專利商業(yè)化,是極其自然的事。
我去過劍橋大學,這個歷史悠久的知名高校,用游人如織形容,一點不算過分。對了,河上幫游客撐舟的,大概率不是劍橋勤工儉學的學子。這事我問過。
我自己畢業(yè)的香港浸會大學,壓根就沒圍墻。
我還去過一個我已經(jīng)完全想不起名字的美國高校,倒是靜悄悄得很。
一所大學有沒有學術(shù)氣氛,和熱鬧不熱鬧,有啥關(guān)系?
五
我從來不認同高校就是象牙塔這種說法。
高校和商業(yè)公司的往來,每天都在發(fā)生。邀請名流,接受饋贈,時不時向金主獻個好,沒啥好大驚小怪的。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生活大爆炸》早期劇集里,還有這樣的搞笑段落。雖然是個電視劇,但現(xiàn)實里不會一點影子沒有。諸位也就哈哈一笑過去了。
關(guān)鍵在于金主是誰。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和新聞專業(yè)主義最高獎項普利策獎,都受惠于一個搞了一輩子黃色新聞的主。但人后來幡然悔悟,決定獻金,至今被人頂禮膜拜。所以金主本人是誰很重要。
李彥宏被獻唱這事翻出來后,我看到了幾篇評論文章,比如標題為《我希望大學要臉一點》,再比如標題為《從復(fù)旦大學歡迎李彥宏的方式看中國大學的死亡》,都是義正辭嚴之作,但兩篇文章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及,這事發(fā)生在2015年。
2015年,你知道李彥宏是什么人?
尤其是死亡那篇,上綱上線之至。但令人驚嘆作者的腦回路之多變和情緒之飄忽在于最后一段話:
還加個痛哭的表情包,真是矯情。
前面還慷慨激昂,畫風忽變,抖起了機靈,一剛。
還是友人呂倩評得好:
(已得友人授權(quán))
六
高校真正讓我不舒服的地方在于。
比如,某高校也不曉得查查這個人什么來路,就讓一個叫張維為的人,四處頂著自家教授的名頭,玩弄詭辯。
再比如,你對廖凱原這三個字大概不陌生。
廖凱原撒點錢資助高校,本來也就是和邵逸夫到處捐樓沒甚差別。但邵逸夫捐了銀子也就捐了銀子,但廖總非要做廖教授,有興趣可以去查查廖教授的學術(shù)成果,真是不忍直視。
這樣的人,中國好幾個高校拿了銀子還要掛名學院,實在是斯文喪盡。
這類事,到底很宏大,說個很低微很細節(jié)的高校事。
一堂堂985高校,在鬧市區(qū)校區(qū)問自己教職工收停車費也就罷了,畢竟寸土寸金。在距離市中心數(shù)十公里遠的郊區(qū)校區(qū),還要來這一出,還按時長而非次數(shù),還如果按年費交到年底沒用完要清零,我是實在不懂個中原委咯。
作者執(zhí)教于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天奇創(chuàng)投基金管理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