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事物永不消散,即便有了裂痕,板凳師傅也能用一塊泡面把它修得完美如初。抖音上的“板凳師傅”啥都能修,而且是啥都能用泡面修好,因為這項神奇的手藝,板凳師傅還被人民日報點名表揚了。

修理東西不是什么稀奇事,但當板凳師傅@修板凳的師傅(抖音ID:Xiubandrng)把記錄他工作的短視頻上傳到抖音后,短短數(shù)月就獲得了700萬粉絲的關注,還得到了網友們4600萬次的點贊,還被人民日報發(fā)長篇報道點贊。原因很簡單——他修理家具皮革的手藝很神奇,用的材料是大米、雞蛋、方便面,修理出的結果也很神奇,竟然一點都看不出被修補過的痕跡。
餅干、牙膏、紙巾、洗衣粉、雞蛋、大米、小饅頭,這些看似平常的物品,在板凳師傅的手里都成了修理的原材料。小到裂了的飯碗、茶壺,大到破了洞的桌椅、地板,甚至是破損的手提包、吉他、汽車……都能靠這些食物修復得完美如初,一點修復的痕跡都看不出來。
在網友們的眼里,板凳師傅的神奇手藝,就像是給了這些物品第二次生命:“沒有什么是板凳師傅一塊泡面修不明白的”“看完了師傅用泡面修東西,我覺得自己吃泡面都是在浪費”。還有網友通過抖音請板凳師傅幫他們修補一些對自己很重要的物品,給他們重溫美好回憶的機會。

人民日報點贊表揚:“干大事的90后”
“板凳師傅”本名叫汪偉,今年29歲,是個修家具、修皮革的手藝人。談戀愛時老婆開玩笑說他“就是個修板凳的”,他覺得大俗既大雅,就把這個稱號留下來做了網名。最近,因為“用泡面修復物品”的絕技,他被人民日報點名表揚了,還被稱為“干大事的90后”。
家具修復的傳統(tǒng)方法主要分兩步,第一步是造形狀,用木粉、原子灰等材料填充物品受傷后出現(xiàn)的凹坑裂痕,用特制的膠水加固定型,打磨光滑。第二步是上色,用特定的顏料調出家具原有的顏色,畫上材質應有的紋路,再將顏色進行固封。
但在已經從事家具修復工作七八年的板凳師傅看來,修理工作其實可以更好玩。在人民日報的報道中,板凳師傅道出了自己開始用方便面修復家具的原因。
原來,這種神奇的修理手藝出于偶然,一次顧客要求修復床頭柜時,板凳師傅正在吃方便面,他于是突發(fā)奇想:能否用方便面的粉末代替木粉、原子灰,修理床頭柜的凹坑?經過試驗,這樣的方式確實可行。
從餅干、雞蛋、大米、方便面之類的食物,到洗衣粉、牙膏、紙巾之類的生活用品,在板凳師傅手里都可以作為原材料來修復物品。被特制膠水浸透后,這些食物和生活用品不僅不會腐壞,還能達到和傳統(tǒng)的原子灰、木粉等傳統(tǒng)材料一樣的修復成果,而且環(huán)保方便,沒有甲醛等有害成分,也不會造成污染。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家具修復這門手藝,他把自己工作的過程拍成短視頻放到了抖音上。

一張桌子在火災中被損壞,桌面上被燒出多處焦黑的斑點,還有一個碗大的洞。板凳師傅掰碎幾塊方便面填上洞,再澆上幾瓶502膠水。晾干、鏟平、打磨,桌子逐漸恢復了完整的形態(tài),再經過噴漆、繪制花紋、固封,一張嶄新的桌子又出現(xiàn)在面前。板凳師傅說,這樣修理出的桌子不僅和以前一樣耐用,被修補過的地方還變得更加堅固,哪怕用大鐵錘砸都不會損壞。
一個女士手包破了洞,板凳師傅用奧利奧餅干中間的夾心補上了洞,再用特殊的顏料調配好顏色,涂色、畫花紋、固封,包包不僅看不出修補的痕跡,連柔韌性和光澤度也和手包本身的材質一模一樣,絲毫不會影響使用和美觀。

就算是汽車,板凳師傅也用泡面餅干修理過。他用泡面和特制的膠水幫汽車外部小的剮蹭痕跡定型,噴上汽車專用漆,一點也看不出來;汽車的皮質座椅不小心破了洞,他也能用類似修補皮包的方法補好。更方便的是這些小損傷不用再到修車廠,修理師傅一個人上門就能搞定。
“維修手藝好很難讓別人馬上記住你,但把普通的事情做得不普通,就會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剛開始做修理師時,板凳師傅為了讓家具廠、施工隊的客戶記住他,特意留了一個小辮子,一旦有需要修理的東西,就會想到“讓那個小辮子來修”。
如今,他也在用更多有創(chuàng)意的方式讓人們關注到修理這門手藝,讓更多年輕人對這門手藝感興趣。
板凳師傅不僅在抖音上擁有大量粉絲關注,根據(jù)人民日報報道,他的視頻被網友搬運到國外社交網絡后,還引起了國外網友們的關注,被稱為“古老的東方秘術”。

他的一條視頻被外國網友搬運到reddit上后很快引起熱議,網友點贊量超過4萬次,獲得了1400多條網友評論,在DiWHY社區(qū)的討論度長時間排名第一。西班牙網友將這條視頻搬運到ins,引起了病毒式的傳播;在推特上,這條短視頻也很快達到了千萬播放。
“不要把它當作物件來修,當成一種信念”
“修復時不要把它當作一個物件去修,把它當成一種信念去維修,這樣你的手藝會越來越好。”在人民日報的報道中,板凳師傅這樣告訴記者。入行八年,板凳師傅認為修復工作不僅僅是養(yǎng)家糊口,更是在幫助別人。有時候,他還會無償幫助需要的人修復物品。
如今每天都有人在抖音上私信板凳師傅,請他幫忙修理一些對自己很有意義的東西,有時候短視頻上了熱門推薦,光是私信他就能回復一整天。
曾經有位退伍的海軍叔叔在抖音上找到板凳師傅,請他幫忙修補不小心被弄壞底座的戰(zhàn)艦模型,那代表著他軍旅時代美好的回憶。板凳師傅幫他修補好后沒有收錢,他說,這是作為手藝人,為保家衛(wèi)國的軍人們獻出的一點心意。

更多的是那些記載著普通人回憶的物品。曾經有一位五十多歲的奶奶通過抖音找到板凳師傅,請他幫忙修補一個破損的葫蘆絲。奶奶是做音樂工作的,葫蘆絲是年輕時初戀送她的定情物。后來因為種種原因,兩人沒有走到一起,但每當吹響這個葫蘆絲,奶奶都會回憶起曾經的點點滴滴。
葫蘆絲修好后,奶奶專門打來電話向板凳師傅表達感謝。聽著電話里奶奶哽咽著一個勁說謝謝,板凳師傅自己的眼眶也濕潤了:“我們中國人很看重睹物思人。我們修這個東西可能用不了太久,不費什么事,但對于奶奶來說,能夠再次吹響那個葫蘆絲,可能就能保留她對于自己青春、愛情的一種美好回憶。”

最讓板凳師傅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網友通過抖音找到他,讓他幫家里90多歲的老奶奶修理一根拐杖。拐杖是爺爺在世時買給奶奶的,但用的時間太長,木質的拐杖斷裂了。板凳師傅用材料從內部加固了拐杖,還親自上門把拐杖還給了奶奶。
“很難想象,一位90多歲的老人,曾經經歷過戰(zhàn)爭年代,經歷過那么多艱苦的歲月,竟然會為一根拐杖留下眼淚。”汪師傅說,“作為一個手藝人,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幫助到別人,我也覺得很榮幸。”這或許就是人民日報形容板凳師傅的“信念”,也是一個人最為珍貴的初心。
一些網友在抖音看到板凳師傅的視頻后,從全國各地趕到山東,找到板凳師傅學習維修的手藝。板凳師傅說,目前從抖音上找過來的學員已經陸續(xù)有80多人,他會教學員們手藝,但也要求他們嚴肅對待維修的手藝,不要只學著玩玩,要經過深思熟慮,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打算將來以此為生。
板凳師傅說,來找他學技術的學員很多都是月薪三四千元的年輕人,學技術后平均每天可以賺六七百元,能有效改善自己的生活。下一步,板凳師傅希望自己影響力再大一點后注冊一家自己的培訓機構,以開班授課的形式將維修的手藝更廣泛的傳承下去,也通過這門手藝幫助到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