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那張有點兒黑的圓臉并沒有很強的辨識度,但如果給他做一本微博語錄,一定會是2012年最暢銷的書。
8月17日上午,價格決戰(zhàn)僅過了兩天,有媒體采訪京東商城CEO劉強東,稱已宣布停戰(zhàn)。但很快,劉即在其微博中辟謠:“這是誤讀,價格戰(zhàn)永遠沒有結束那一天!我們昨日發(fā)了2億多優(yōu)惠券,一直等著蘇寧也跟進呢!”這個38歲的江蘇男人,強勢、堅韌、自信、略帶著幾分江湖氣,用他自己的方式一次次地“挑逗”著電商圈,目標直指行業(yè)巨頭蘇寧、國美。
然而,這樣的一個男人也會喜歡一年里給自己放一個長假,去“穿行沙漠”,也會在某個閑暇的時光里拍拍“小西紅柿”,但這些也許并非只為了娛樂。在他指尖一動的瞬間,一場精心策劃的營銷大戰(zhàn)順其自然地就展開了。
“8·15”后更自信了
8月15日下午5點半,劉強東打完漂亮的一仗后,又織“圍脖”去了。他說喜歡通過自己的渠道去獲取信息,所以在2010年冬天注冊了微博之后,他儼然成了京東商城的“新聞發(fā)言人”。
“顯然您對戰(zhàn)斗還沒過癮,沒對手的游戲不好玩,您還要追擊嗎?您這樣的血性是男人的好榜樣。力挺您!”
這是網(wǎng)友在微博上對劉強東極為高調的贊賞和提問。在如此高的基調下,劉強東的回答則又上了一個“高度”:“兄弟,你把我的感受說得酣暢淋漓!但這只是開始,接下來最大的戰(zhàn)斗是打蘇寧線下的連鎖店。”
“8·15”以后,劉強東似乎更自信了。畢竟從線上挑釁到線下,對他和他的京東而言,都是一次質的改變。與此同時,京東人也都更忙了。
8月17日凌晨1點,記者來到位于北辰西路的京東商城辦公樓,多間辦公室依舊燈火通明,有三三兩兩的京東人剛剛加完班走進了出租車,也有人拎著夜宵返回繼續(xù)加班。
“我們最近都很忙,經常到晚上9點鐘還沒有時間吃晚飯,各種各樣開不完的會議。”一位京東內部人士這樣說,“‘8·15’后京東的訪問量暴增,我們沒有時間休息。”
“銷售達2億”、“全國庫存搶光了一半”、京東人忙得不亦樂乎,被認為是劉強東一時沖動的價格戰(zhàn)逐漸明朗,從這個結果來看,這只是一場有組織、有計劃的“清庫存”運動,劉強東的微博是推手,而京東那間“打蘇寧指揮部”則是幕后的真正操控者。
從“強子”到“東哥”
如果劉強東是一個對物品有情結的人,他一定不會忘記那三個小豬罐子和那輛二八自行車。如果他鐘愛某一個日子或者一個地方,那一定是6月18日和中關村。
十幾年前的中關村對他而言是一個承載夢想的地方。
1998年,劉強東畢業(yè)后在一家外企工作了兩年,每月拿著4000多元的工資。就是那年夏天的6月18日,充滿不甘心和幻想的他終于打破了三個小豬罐子,拿著僅有的20000元,騎著二八自行車,跑到中關村創(chuàng)業(yè)。當劉強東交完租金印完宣傳單、買了一臺電腦、一臺刻錄機,全部準備工作干完后只剩下了400元。
這時候的劉強東被人稱作“強子”,24歲,擁有的只是青春和勇敢。
他談及當時創(chuàng)業(yè)的這段經歷有很多感觸:“在1998年的時候,作為一名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去中關村擺柜臺,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特別是我畢業(yè)的學校還有一定的知名度。”
今天,38歲的劉強東會這樣詮釋創(chuàng)業(yè):“沒有競爭力的企業(yè)早晚都會死掉!選擇了創(chuàng)業(yè),就必須不斷地鍛煉自己的競爭能力!”
正是源于他這種堅持不停歇的性格,京東商城從IT連鎖店,到因為一場“非典”而被迫歇業(yè)后轉型為一家專業(yè)的電子商務公司,再到年均300%以上的發(fā)展速度吸引了資本市場的關注。
2007年,京東商城首次獲得了來自今日資本1000萬美元的注資,之后,關于注資、燒錢、資金鏈斷裂的種種質疑和言論從未遠離過。但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就是這樣一個奇怪的圈子,不怕質疑、不怕吵架,怕的只有平靜。
14年間,就是在這樣的吵吵鬧鬧里,京東商城從中關村搬到了甜水園,再到今天的北辰世紀中心。從一個人單槍匹馬到今天的員工數(shù)過萬,而這個人,也從“強子”變成了“東哥”。
這個創(chuàng)業(yè)故事似乎有點國美的影子,同做渠道商,同樣從一間門店做到了行業(yè)巨頭,企業(yè)靈魂同樣有著果斷、殺氣騰騰的江湖氣。
6年前,黃光裕對蘇寧宣戰(zhàn):對于蘇寧“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合并”,要“打到蘇寧與國美合并為止”。如今,劉強東說,“我們三年前就知道跟蘇寧早晚有一戰(zhàn),只不過一不小心提前了。”
強烈的個人色彩
強勢的劉強東雖然在電商江湖如日中天,但同樣也會面臨著強勢帶來的負面作用,公司日益壯大之后,管理成了劉強東的一道難題。
據(jù)了解,在這家員工過萬的公司里,直接向劉強東匯報的一共有22人——14個副總、6個大區(qū)總、一個助理和一個監(jiān)察。劉強東自己曾對外透露,除了每天的早會,自己很少跟高管們交流,對各位副總的工作充分授權。
但是,從一些細節(jié)方面很容易看出,劉強東對京東超強的控制力,業(yè)內人士們都知道京東的會特別多,比如京東的人都知道劉總酷愛用數(shù)據(jù)說話,他會記得每一個品類的銷售數(shù)據(jù),也會用數(shù)據(jù)直接解答公司的發(fā)展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京東高管變動頻繁,除了早期創(chuàng)業(yè)高管如總裁助理劉爽、副總裁徐雷等離職創(chuàng)業(yè)之外,自去年以來空降了包括CTO在內的數(shù)位“帶O級別”高管,包括COO 沈皓瑜、首席技術官CTO王亞卿、高級公關副總裁吳聲、技術副總裁何剛、CMO藍燁等。業(yè)內有不少猜測,認為這是劉強東與投資方話語權博弈的結果。
事實上,有關創(chuàng)始人和資本力量角逐的故事十分常見,國美的黃光裕、雷士照明的吳長江、尚德的施正榮等等,這類故事勝負很難定論,其間的曲折爭斗也不亞于一部部商戰(zhàn)大片。
“一個企業(yè)的急劇擴張,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人力結構的擴張,但個人的性格注定是要受制于公司治理結構的。”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對本報記者分析。
不久前,劉強東在中國人民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曾經闡述過一套倒三角形管理模型,他給自己的角色定位是“讓京東每個員工、每個組織體系都不脫離這個倒三角模型”。
不難看出,劉強東也在思考京東的管理問題,是延續(xù)他個人色彩濃厚的強勢風格,還是完全走向“模型化管理”,這對他或者是對京東來說,都是一個路口。
特別提醒:本網(wǎng)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wǎng)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