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基建”首次被寫入。 “新基建”這一”新藍海”進一步被明確。
現在,我們普遍認同的”新基建”七大重點領域,其實是央視列舉出的”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yè)互聯網”這七個領域。列舉不能窮盡,沒有被提及的”新基建”內容,也不止云計算這一項。另外,云計算這個名詞雖然沒有被列入七大重點領域,但是沒有人懷疑云計算屬于”新基建”范疇這一事實。實際上,云計算是”新基建”的基建。 因為云計算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數字化底座,它對”新基建”的熱點領域和項目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支撐。
或者我們可以用蓋房子作為比喻,”新基建”是在建的一座高樓,”新基建”的諸多熱點領域是每一塊磚,而用來連接和彌補每一塊磚之間縫隙的水泥就是云計算,甚至它的存在已經”必然”得讓人忘記了它的存在,但它的不可替代性是顯而易見的。另外,如果你注意過對”新基建”三大方向的解讀就會知道,所謂的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即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chuàng)新基礎設施。其中,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包括以5G、物聯網、工業(yè)互聯網、衛(wèi)星互聯網等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qū)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和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云計算的存在感爆棚!
雖然云計算在誕生之初曾經有過許多爭論,但時至今時,人們已經確信云計算是企業(yè)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必由之路。今天的企業(yè)在談及云計算時,已經像原來采購服務器、存儲、網絡等設備時一樣自如和順理成章。
“新基建”猶如一個加速器,也是一塊試金石,在帶來萬億元級大市場的同時,也在考驗云計算廠商如何實現跨越式發(fā)展,以及企業(yè)用戶如何更好地以云計算為階梯達成轉型升級的終極目標。
一切將虛擬化
其實,無論是”舊基建”,還是”新基建”,有兩個基本的原則不變。 一是,技術推進基礎設施平臺的承載能力不斷提升,比如,從公路到鐵路再到高鐵,甚至追求更高速度的磁懸浮等,技術推進承載能力持續(xù)提升的趨勢不會改變。二是,基礎設施一定是廣域覆蓋的,包括兩個層面:在縱深方面,要深入到各個行業(yè)和各類人群當中;從地理范圍來看,一定要覆蓋我國的全境,確保全國人民都可以使用。
“當前,我們正在從物理世界向虛擬世界不斷演進。”青云QingCloud (qingcloud.com)產品市場總監(jiān)陳烈表示,”我們需要在虛擬化世界中建設新的基礎設施。在’新基建’中,始終不變的要求是基礎設施對網絡和規(guī)模的覆蓋能力和承載能力。”
因為有了高鐵,我們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因為有了云計算、5G、物聯網等,一所云中的醫(yī)院可以在幾天內建成,并投入到”抗疫”第一線;更因為有了虛擬的連接、云中的交互,我們可以居家辦公,享受在線醫(yī)療和遠程教育……因為這次新冠疫情的緣故,人員的流動似乎受到了限制,但實際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更加頻繁和密切。一位搞投資的朋友講了他的親身經歷,在疫情之前,他幾乎每周都要出差,只有周末的時間才可以陪陪家人。在疫情期間,他居家辦公,陪伴家人的時間多了,但是視頻會議的次數也大大增加,以前面訪客戶一天最多可以安排3次會見,現在一天至少要進行5次甚至8次視頻溝通,忙得不亦樂乎。

“整個社會和經濟的運轉并沒有因疫情而停滯,只不過是從物理實體轉變?yōu)榫€上,以虛擬化的方式進行。”陳烈指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變,大家快速接受并習慣了向虛擬化演進的過程。因此,在基礎設施層面也一定會發(fā)生變化,以適應這種轉變。比如,對于那些線上服務企業(yè)來說,其后端的服務器會一擴再擴,流量增長數倍,將面臨更大的峰值壓力等。”
這也驗證了我們上面的論斷,新型基礎設施一定要具有足夠大的規(guī)模和足夠寬廣的網絡,才能將更多人、更多物接入到基礎設施中,實現更加頻繁的溝通,讓物流和商流頻繁流轉,從而實現對經濟的拉動。
“新基建”的機會在哪?
實際上,各類的云計算解決方案提供商和云服務提供商都不可避免地融入了”新基建”這一大潮中,利用”新基建”這一契機,實現加速發(fā)展、鞏固繼有優(yōu)勢成了當務之急。從以前的云服務商到現在的新基建服務商,從青云QingCloud的視角,”新基建”的核心建設目標是什么?青云QingCloud又如何將自己的業(yè)務目標與”新基建”對接呢?
“青云非常堅信,再過50年甚至100年,整個社會的大趨勢就是’虛擬化’。 人、事、物,都會在虛擬世界中擁有對應的代理,就像Gartner提出的數字孿生(Digital Twins)的概念?,F在,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社交賬號,未來更多的事和物也需要線上代理,比如智能家居,就是一種數字化映射。”陳烈如是說。
在工廠、數據中心里,虛擬化也是一種必然趨勢,一些非常傳統(tǒng)的設備,比如車床,也需要一個虛擬化的代理。人流、物流和商流,物理基礎設施所承載和激發(fā)的三個主要的社會動力,同樣會在虛擬世界中發(fā)揮作用。更進一步,每個組織也會虛擬化,而虛擬化后需要新的工具和管理規(guī)則,擴展到整個社會,也需要新的工具和管理規(guī)則。最近,Twitter、Facebook等互聯網公司宣布,其員工可以永久在家辦公,未來實體的辦公樓、辦公設備乃至整個組織可能不再需要實體化,而是慢慢虛擬化。

虛擬化并不是空中樓閣,它也需要基礎設施作為支撐和發(fā)力點。這也是青云QingCloud擅長和努力的方向,即數字化。在”新基建”的七大領域中,有四項都與此密切相關。
首先來看大數據中心。 當一切都虛擬化后,我們的所有行為也都會數據化,這將帶來海量的數據,而數據的存儲、傳輸和調度,以及價值的挖掘就成為了必須。數據中心規(guī)模成倍增長,運營效率的提升、能耗的管理等成為新的方向。大數據中心的建設,主要解決的是海量數據的存儲、傳輸、預調度、安全策略管理等問題,同時還要確保大數據中心之間能夠充分聯動、有效運營,實現能耗的有效管控。
其次再看人工智能。 如何處理虛擬化后帶來的海量數據?人腦顯然是難以應付的,必須借人工智能之手。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就是基礎設施,它與數據相伴相生。人工智能有兩個關鍵問題:第一是算法,未來的算法一定是極大豐富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組織和利用這些算法,為算法輸入大量且高質量的數據,讓它服務化,并實現算力、算法和交付的一體化整合;二是在云計算平臺上不斷擴充對AI的支持,向上支持更多為AI專門優(yōu)化的算法框架和運行框架,向下整合專門為AI進行的硬件設計,包含芯片,而云計算的任務就是將人工智能服務化,真正打通算力、算法和交付。
青云QingCloud采用第二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平臺作為云計算的技術基石,可憑借其優(yōu)化的軟硬件技術為算力密集型工作負載提供強勁的性能支持,降低上云復雜度;通過靈活、敏捷、多樣化的場景響應能力,充分釋放云計算應用潛力,激發(fā)新的商業(yè)洞察與AI賦能創(chuàng)新,并對云平臺實施高效可靠的擴展管理,優(yōu)化IT運維,從而加速企業(yè)業(yè)務創(chuàng)新,加快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革新的步伐。

再次看5G和新一代網絡。 陳烈將5G和新一代網絡比作虛擬時代的鐵路、公路和機場,它可以確保核心的資源數據高速地傳輸與調度,并與大數據中心的建設相配套。5G的快速商用衍生出大量新的應用場景,如何適配和支持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最后看工業(yè)互聯網。 相比于生活的數字化程度,生產端,工廠設備和工業(yè)流程的數字化進程相對落后。工業(yè)互聯網是一個轉折點,其核心是為整個世界面向生產端、機械端,建立數據規(guī)范,并實現全面的數字化和在線化。當前,國家大力推進工業(yè)互聯網發(fā)展,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一套數據標簽和規(guī)范體系,然后對接更多云平臺和物聯網平臺,全面實現數字化改造。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對于”新基建”的落地,云是一個基礎和前提。云要么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底座,提供支撐作用,要么直接與這些”新基建”的熱點領域疊加,實現乘數效應,加速企業(yè)的數字化轉型。在”新基建”中,”云+”的優(yōu)勢得以充分彰顯,”云+AI””云+5G””云+物聯網”等,在創(chuàng)造出新的應用場景的同時,也提供了進入這些場景的通道和抓手。在”新基建中”,青云QingCloud作為基石和橋梁的作用也更加凸顯。
陳烈還特別提到,新一代溝通協作平臺是虛擬化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利器。在這方面,青云QingCloud擁有workly.ai數字化辦公平臺,包括連接、溝通和協作三個主要模塊,為企業(yè)構建了強大的數字化”協同力”。
所謂新一代溝通協作平臺,要在保證安全交互的同時,確保客戶數據的所有權。有一些領先的廠商已經在利用區(qū)塊鏈的理念打造去中心化的新一代協作平臺,不用中心節(jié)點存儲數據,大家只在點對點的范圍內進行溝通。另外,現在的溝通協作平臺還是基于傳統(tǒng)的I/O、文字、語音和視頻,未來全面數字化后,溝通的形式會更多樣,比如腦機接口可能會取代傳統(tǒng)I/O形式,AR/MR等在工業(yè)領域也會有更多落地的應用。
“新基建”青云直上
機會就在擺在眼前,青云QingCloud會從什么角度切入并落地”新基建”呢?
第一,青云QingCloud上下已經統(tǒng)一了認識,認清了從物理實體到虛擬世界這一改變的實質。 虛擬世界將占據整個社會資源,取得支配權。支撐虛擬世界,需要一個大平臺,或者說一臺大的計算機。”你可以想象,這將是一臺統(tǒng)一的計算機,覆蓋整個地球的所有地理空間,并且覆蓋各行各業(yè)和所有人群、生物體。它一定是一體化的、龐大的計算機。那么如何實現它呢?”陳烈自問自答,”這就是云計算的本質,在無數臺分布的服務器上構建一個統(tǒng)一的操作系統(tǒng)。未來,這一操作系統(tǒng)會不斷擴展,覆蓋整個廣域空間和全社會。”
青云QingCloud提出了廣義云計算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云網邊端一體化架構,在無數臺分布式服務器之上構建統(tǒng)一的操作系統(tǒng),最終將虛擬世界打造成一臺統(tǒng)一的計算機,即”大平臺”。
第二,作為”新基建”服務商,青云QingCloud是新一代數據中心的設計師、建設者和運營者。 在業(yè)務端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青云QingCloud將在數據中心的設計和建設上引進更多先進的理念和技術,承載大量多樣化的工作負載,尤其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工作負載。
第三,實現數據中心的智能化、網絡化和場景化。 通過智能化,提升整個數據中心的運營效率,比如青云QingCloud將通過物聯網平臺對現有數據中心進行智能化改造。所謂場景化,就是要結合數據中心的場景做不同的定義和設計。
第四, 云與AI之前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對于這一點,青云QingCloud十分明確,它是AI能力的建設者,而非擁有者 。青云QingCloud可以提供大規(guī)模的算力,以及可演進、可迭代的計算調度平臺,確保整套架構能夠讓數據順暢流轉,算法可以快速運算和迭代,提升效率。”AI算法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交付能力。”陳烈表示,”我們的職責和使命就是更多地提供能力,支持AI的落地。”
概括而言,青云QingCloud要發(fā)揮數字世界基石的作用,設計并提供云網邊端一體化的廣域架構,確保其廣度和深度,同時堅持軟件定義和解耦,與上層應用廠商、行業(yè)用戶合作,提供工具、架構和體系,實現開放創(chuàng)新和快速迭代。以行業(yè)為主導,從垂直場景切入,逐步向全行業(yè)拓展,這是作為行業(yè)數字化轉型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青云QingCloud踐行”新基建”的基本原則。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