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中文,在线国自产视频,欧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1. <dfn id="rfwes"></dfn>
          <object id="rfwes"></object>
        1. 站長資訊網
          最全最豐富的資訊網站

          誰能踩中OLED產業(yè)的風口?

          誰能踩中OLED產業(yè)的風口?

            羅永浩又一次詮釋了“實力派”。堅果Pro 2S智能手機叫好又叫座。在對堅果Pro 2S的諸多贊美當中,有不少與屏幕相關。屏幕是由維信諾這家國產顯示面板廠商獨家供貨,一家國產廠商,為什么能夠贏得手機廠商的青睞?且聽老冀來分解。

            OLED創(chuàng)新者一鳴驚人

          誰能踩中OLED產業(yè)的風口?

            9月20日,河北固安創(chuàng)業(yè)中心。老冀參加了由維信諾承辦的“2018中國顯示學術會議”。這次大會可謂群星云集,請來了包括OLED之父鄧青云、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曹鏞、鄭有炓以及眾多顯示行業(yè)的專家。大會同期,維信諾展示了柔性可折疊AMOLED平板電腦與手機、柔性AMOLED雙面顯示超薄一體機、柔性AMOLED全景可視化智能音箱等產品,為OLED行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創(chuàng)新方向。

          誰能踩中OLED產業(yè)的風口?

            維信諾展廳

            如今,除了此前由維信諾獨供屏幕的錘子堅果Pro 2S之外,維信諾還在為努比亞、中興、華為、步步高等品牌廠商提供OLED屏幕。

            維信諾已成為中國OLED的一面旗幟。群智咨詢(Sigmaintell)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大陸面板廠應用智能手機的AMOLED面板的出貨面積約7.8萬平方米,其中維信諾的出貨面積超過了3萬平方米,以38.9%的市場份額位列市場首位。據知名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的報告,2018年上半年維信諾的AMOLED手機面板出貨量為380萬片, 占大陸出貨量的45%,不僅排在第一位,而且遙遙領先于其他國產廠商。

          誰能踩中OLED產業(yè)的風口?

            數據來源:CINNO Research

            “現在談到OLED,我們耳朵里會聽到很多其他公司的名字,真正講,維信諾是踏踏實實這么多年,在技術上積累,把產業(yè)做大做強。”作為與會的特邀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鏞給予了維信諾很高的評價。

          誰能踩中OLED產業(yè)的風口?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鏞

            誠如曹鏞所言,維信諾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關鍵在于其在OLED領域多年的積累——從1996年清華大學OLED項目組成立到現在,維信諾在OLED領域已經深耕了22年之久,擁有4400多件與OLED相關的關鍵專利,榮獲了由國務院頒發(fā)的“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一等獎”。2002年,維信諾開始主導制定OLED國際標準,至今共負責制定了4項OLED國際標準,主導制定了5項OLED國家標準和3項OLED行業(yè)標準。

            依托已有的技術優(yōu)勢,同時瞄準產業(yè)發(fā)展新趨勢,維信諾在柔性AMOLED技術等代表產業(yè)未來方向的技術前沿地帶積極布局,成功創(chuàng)造多項世界第一,包括全球首款AMOLED全卷曲顯示屏、全球首款任意彎折柔性屏全模組等柔性產品等,屢次突破柔性顯示折疊技術邊界。

          誰能踩中OLED產業(yè)的風口?

            柔性AMOLED雙面顯示超薄一體

            老冀認為,當一家企業(yè)掌握了足夠多的核心專利,開始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而且能夠全球首發(fā)新品的時候,這家企業(yè)已經在行業(yè)中擁有了足夠大的話語權。例如,通信設備行業(yè)的華為同樣也經過了長達20多年的積累,如今已經具備了足夠的行業(yè)領導力,能夠參與包括5G在內眾多國際標準的制定。在老冀看來,如今的維信諾在OLED領域已經初現行業(yè)領導力。

            當然,在顯示器件這個垂直整合的行業(yè),只有研發(fā)沒有制造也是不行的。維信諾的研發(fā)能力強,制造能力同樣不弱。目前,維信諾已經在河北固安、江蘇昆山建設了AMOLED生產線,僅固安生產線就能夠滿足全年9000萬部智能手機屏幕的需求,并兼顧可穿戴產品的應用。

            在老冀看來,從OLED的基礎研究、中試到量產,再到前瞻顯示技術的研究,維信諾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創(chuàng)新體系,這也是維信諾在眾多國內OLED廠商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原因。

            站在風口的中國OLED產業(yè)

            如今,OLED產業(yè)已經站在了風口上。以其應用最廣的下游產業(yè)智能手機為例,過去一直都是LCD占據主導地位。不過,由于OLED技術上的優(yōu)點,使得OLED手機屏幕能夠做到更輕薄、能彎曲、更高對比度,從而贏得了主流手機廠商的普遍青睞。

            自從2017年9月蘋果公司發(fā)布了采用AMOLED Notch全面屏的iPhone X之后,AMOLED屏幕越來越成為市場主流,并應用在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小米等手機品牌的高端旗艦機上。2018年上半年,Notch 全面屏手機面板出貨1.17億片,其中AMOLED Notch 手機面板出貨5700萬片,占到了將近一半。

          誰能踩中OLED產業(yè)的風口?

            OLED即將超越LCD,成為最主流的手機顯示技術;對于廣大中國OLED廠商來說,這也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機會。不過,中國OLED產業(yè)面前還橫亙著韓國的兩座大山:如今,三星仍然占據著全球AMOLED手機面板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而LG則在全球OLED電視中居于絕對領先地位。

            如何進一步打破韓國廠商對于OLED產業(yè)的壟斷?在“2018中國顯示學術會議”上,維信諾副總裁、創(chuàng)新研究院院長黃秀頎博士表示,這需要產業(yè)界的協同創(chuàng)新。“現在我們考慮搭建一個更完整的網絡,來推動這個產業(yè)往前發(fā)展。”黃秀頎表示,“我們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企業(yè)自身的創(chuàng)新體系和打造創(chuàng)新研發(fā)平臺。當然更重要的是要主動承擔更多產業(yè)的發(fā)展責任,從而推動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

            在做大會主題發(fā)言的時候,黃秀頎從西裝口袋中掏出了一款折疊的智能手機,打開之后是7.2英寸的一整塊屏幕,能夠同時滿足用戶的大屏和便攜需求,真正實現了“小身材大顯示”。此外黃秀頎透露,維信諾也在與合作伙伴共同開發(fā)柔屏柔用的可穿戴設備。

          誰能踩中OLED產業(yè)的風口?

            維信諾副總裁黃秀頎現場展示可折疊手機

            除了研發(fā)上的協同創(chuàng)新之外,維信諾還投入了不小的研發(fā)和生產資源,最大限度地降低量產風險。維信諾在江蘇昆山建立了一條D1研發(fā)線,配置很高,同時也很靈活,用來與合作伙伴一起,試驗各種先進的技術。今年第二季度,維信諾又在河北固安建立了D2研發(fā)生產線,用于新技術研發(fā)并模擬量產。

            “我們有機會為產業(yè)同仁提供高效、可靠且與實用化非常接近的試驗平臺,可以共同推進OLED產業(yè)的發(fā)展。”黃秀頎表示。

            為什么中國需要協同創(chuàng)新

            老冀認為,維信諾提出的“協同創(chuàng)新”理念非常適合中國OLED產業(yè)的國情。過去十年,韓國顯示產業(yè)之所以能夠獨領風騷,無疑是采用了“集中創(chuàng)新”模式:政府通過扶持三星、LG等大型企業(yè),集中布局顯示產業(yè)的上中下游和各個關鍵技術領域,韓國顯示產業(yè)從LCD開始超越日本,并在OLED上徹底將其甩在了后面。

            但是,“集中創(chuàng)新”模式未必適合未來的發(fā)展。隨著5G、物聯網等技術的普及,我們將進入“泛在屏時代”:顯示將無處不在,并以各種形態(tài)存在;終端產品將會集成更多的功能,以實現更好的交互。這個時代,一兩家企業(yè)再強大、再有資源,也難以把握住未來的所有變化趨勢。

          誰能踩中OLED產業(yè)的風口?

            柔性AMOLED全景可視化智能音箱

            舉個別的行業(yè)的例子。在面向更多樣化、分散化的移動互聯網市場的時候,一直奉行垂直整合、集中創(chuàng)新的芯片巨頭英特爾竟然不知所措,最終輸掉了整個市場。而擊敗英特爾的并不是另一家芯片巨頭,而是包括ARM、高通、臺積電、谷歌、三星等組成的“協同創(chuàng)新聯盟”:ARM提供IP授權,高通等將其研制成終端芯片,交給臺積電代工,谷歌提供安卓操作系統(tǒng),三星、華為等將零部件組裝成深受消費者歡迎的智能手機。

            老冀認為,在如今的中國OLED產業(yè),已經初步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僅僅這次大會上發(fā)表的論文就匯集了厚厚的三大本書,有些技術已經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甚至開始投入試生產。這個時候,如果承上啟下的OLED面板廠商能夠做好協調,就能夠引導中國OLED產業(yè)走出一條不同于韓國的“協同創(chuàng)新”之路。

          誰能踩中OLED產業(yè)的風口?

            “OLED之父”鄧青云教授

            “協同創(chuàng)新”的理念也得到了專程前來參加會議的 “OLED之父”鄧青云教授的首肯。“說到OLED,Know-How(技術訣竅)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將會有近20條OLED生產線,如果全部滿產,實際上產能比韓國更多,而且制造能力更強。如果中國廠商的良率進一步提高,OLED產業(yè)完全有可能超過韓國。

            這既是鄧青云博士的期望,也是維信諾等中國OLED廠商的目標。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

          贊(0)
          分享到: 更多 (0)
          網站地圖   滬ICP備18035694號-2    滬公網安備310117028898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