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面向亞太市場的一次演示中,英特爾再次祭出了“真實性能”PPT,希望行業(yè)能夠將目光從通用基準測試上移開,以更專注于十代酷睿芯片在現實世界中的出色表現。英特爾宣稱,與 AMD 銳龍 3000 系列 CPU 相比,基于十代酷睿的 PC 游戲平臺,在性價比和游戲體驗上都更具優(yōu)勢。再具體一點,就是拿 Core i7-10700K 和 Ryzen 9 3900XT 對比。

顯然,在 AMD 銳龍大軍的強勢進攻之下,近期臺式處理器出貨量的下滑,還是讓英特爾再次打起了精神,甚至在近似配置的游戲 PC 平臺組建上打起了“性價比”的牌子。
早些時候,AMD 推出了性能更強的銳龍 3000“XT”系列處理器,但英特爾認為十代酷睿的優(yōu)勢并未被全面碾壓。即便酷睿 i7-10700 只有 8 核 / 16 線程,而銳龍 9 3900XT 為 12 核心 / 24 線程。
據悉,i7-1077K 的基礎頻率為 3.80 GHz、睿頻可達 5.10GHz,擁有 20MB 高速緩存,熱設計功耗 125W(PL2 級別為 229W)
作為對比,銳龍 3900XT 的基礎頻率為 3.80 GHz、動態(tài)加速可達 4.7GHz,擁有 70MB 緩存,熱設計功耗僅 105W 。
平臺成本方面,酷睿 i7-10700K 的起價為 387 美元(新蛋標價 409.99 美元),銳龍 9 3900XT 則是 499 美元(亞馬遜優(yōu)惠價 479.99 美元)。
細心的朋友,顯然不會忘記了 429.99 美元的銳龍 9 3900X 。其與 3900XT 的性能差距為 5%,但價格上要優(yōu)惠 10% 。

為作橫向對比,英特爾為兩套平臺選擇了同樣的英偉達 GeForce RTX 2080 Ti 獨顯和 16GB DDR4 內存,其中自家平臺上的內存頻率為 2933 MHz、AMD 平臺則是 3200 MHz 。
雖然沒有提及確切的主板型號,但不難猜測是定價大致相同的 Z490 和 X570 芯片組產品。算上 CPU + 主板套裝的價格,兩者的差異就進一步縮小了。
結果基準測試成績表明,英特爾酷睿 i7-10700K 在多款 3A 大作中的表現,均優(yōu)于 AMD 銳龍 9 3900XT 。
其中《全面戰(zhàn)爭:戰(zhàn)錘 2》的領先優(yōu)勢為 23%,《英雄聯盟》領先 17%,《怪物獵人世界:冰原》領先 15%。
此外《火箭聯盟》領先 14%,《戰(zhàn)爭雷霆:坦克大戰(zhàn)》領先 12%,《全面戰(zhàn)爭三國》領先 6% 。
除了酷睿 i7 對陣銳龍 9,英特爾還展示了另外幾款 CPU 在游戲中較銳龍 9 3900XT 快 3% 以上。在測試的 30 款游戲中,有 24 款都取得了領先優(yōu)勢。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測試均在 1080p 分辨率模式下運行,但分享幻燈片的 Benchlife 并未給出各平臺的工作負載和確切配置。
意外的是,在熱門電競游戲之一的《CSGO》中,AMD 處理器的得分竟然高于英特爾。
如果將重點從游戲切回生產力,具有 12 核 / 24 線程的銳龍 9 3900XT,顯然可以在游戲流媒體、通用生產力任務、以及專業(yè)應用上展現更大的優(yōu)勢。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