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的出行習慣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從原先出門前的畫眼線、打發(fā)蠟,轉變成了現(xiàn)在的戴口罩、噴酒精,與此同時,還有一項出門必備品就是健康碼了,無論是乘坐公共交通,還是出入小區(qū),它已經成為了我們保護自己、保護他人的證明。
我們目前使用的健康碼,大多是以二維碼的形式展現(xiàn),其實隨著近年來移動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二維碼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移動支付、乘坐地鐵,甚至是我們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少不了二維碼提供的便利,它好像漸漸如空氣一般圍繞在我們周圍,雖無實體,但卻隨處可見。
說到這,我不禁想到一個問題,二維碼我們每天都在接觸,但或許很少有朋友了解它的發(fā)展歷程吧?今天我們不妨就借此機會,一起探究一下二維碼的前世今生。
二維碼源于日本,最早被應用在公安領域
二維碼的起源是至今我們仍在絕大多數正規(guī)產品的包裝上可以看到的一維碼,二維碼最早誕生于日本,它通常是用一種特定的幾何圖形,在擁有一定規(guī)律的二維方向(也就是我們通稱的平面)上繪制出的以黑白為配色的圖案。
國外的研究人員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便已經開始對二維碼技術的研究了,而二維碼在誕生之初,原本是作為一種對個人證件的管理手段被應用于公安、軍事和外交領域。隨后,當各國紛紛看到二維碼在證件管理領域起到的便利作用后,則被美國、德國等國家逐漸將其應用領域擴展到郵政、物流以及工業(yè)生產領域。
我國對于二維碼的研究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對幾種常見的二維碼進行了技術規(guī)范和翻譯。而隨著國內用戶對于二維碼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國技術人員在借鑒國外相關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我國自己的二維碼國家標準,從而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的開發(fā)。
二維碼都改變了我們生活的哪些方面?
二維碼最早地被廣泛應用是在商業(yè)、交通運輸以及郵政物流等領域,它幫助交通運輸部門實現(xiàn)對貨物運輸的管理,幫助郵政部門進行郵件包裹的管理,以及在工業(yè)生產車間中實現(xiàn)產線的自動化等等。而隨著二維碼的不斷普及,并逐步被帶入我們的生活場景中,它的作用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二維碼可以完成信息獲取的任務,例如常見的有名片、地圖、WiFi密碼以及各種資料信息等等?,F(xiàn)如今絕大多數相對正規(guī)的酒店、賓館等的房間里,都會以二維碼的形式張貼著該酒店的WiFi密碼。客人只需通過手機掃一下便可進行連網,省去了跑前臺或打電話給工作人員詢問密碼的麻煩。
二維碼現(xiàn)在還被應用到網頁跳轉方面,比如跳轉到微博,或是跳轉到某個網頁的功能。相信大家在網上瀏覽時也偶爾會碰到這種時候,例如某網頁上有一篇文章,你看過覺得這個作者寫的不錯,想看他的更多相關文章,這時在底部通常會有一個二維碼,我們只需長按住這個二維碼,讓手機識別它,接著便可直接跳轉到該作者的個人主頁。
接著我們來說說現(xiàn)階段二維碼被使用最普遍的功能——手機支付。記得在早些年,如果出去出差或是旅行的話,行前家里老人一定會說這樣一句話“窮家富路”,也就是說,出門在外的時候為了以備不時之需,身上應該多揣點錢。
但這就會衍生出一個尷尬的問題,火車或是公交上通常是人多眼雜的場所,雖然不應該以惡意去揣測別人,但的確免不了有扒手的存在。而旅行時本身攜帶的行李就多,難免一眼照顧不到的時候錢就可能失竊。于是便有各種在出門之前為了錢不被偷而各種藏錢的小妙招應運而生。什么在褲子里側縫一個內兜,又或者把錢藏在鞋墊底下之類,令人哭笑不得。
現(xiàn)如今隨著電子支付已經普及到大街小巷,窮家富路的傳統(tǒng)雖說還是需要傳承,但我們早已不必那么費心費神了?,F(xiàn)在,不管是規(guī)模大點的超市、商場,還是便利店、小賣部,甚至是走街串巷賣小吃的攤主,都支持微信、支付寶掃碼支付。
二維碼是“雙刃劍”,使用時這些需要特別注意
據公安機關與專業(yè)研究機構調研顯示,絕大多數常見的惡性二維碼都很難直接竊取我們手機中的話費,而是通過誘使大家下載某種非法應用來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因此,當我們在任何時候下載手機應用,都需要通過合法且正規(guī)的渠道,比如手機自帶的應用商店,或是一些第三方公司開發(fā)的正規(guī)應用市場等等。
其次,要改掉見碼就掃的習慣。如今不法分子用來詐騙錢財的手段不勝枚舉,讓人防不勝防,相信大家都曾在某些場合下看到諸如“掃碼送流量”、“掃碼拿大禮”等字眼,很多朋友便經不起誘惑掃了碼,結果造成財產損失的情況發(fā)生。所以,切記一句老話,占小便宜吃大虧。
另外,在支付寶和微信這類電子支付平臺日漸普及的時候,當我們掃完二維碼向店家付款后,一定不要著急離去,先檢查支付平臺反饋到手機上的各類支付信息后再走??赡艿脑?,最好將收款方手機上的收款記錄也查驗一下,確認無誤后再行離去。
展望未來,將是二維到三維的蛻變
在前面我們提到了二維碼的“前世”是我們在商品外包裝上隨處可見的一維條形碼,那二維碼的“來世”又該叫什么呢?是的,你猜對了,就是三維碼。
三維碼這種現(xiàn)在讓大家想象都很難想象出來的東西,其實早在2014年的時候就已經被研發(fā)出來了。在2014年舉行的全國青年科普創(chuàng)新實驗大賽上,有一隊大學生在完全沒有借助WiFi、藍牙以及數據線等傳輸工具的情況下,完成了兩臺手機間照片的發(fā)送、傳輸和接收,他們所使用的媒介便是三維碼。
這組選手是將傳統(tǒng)的以黑白為基礎配色的二維碼加入了色彩元素,進而提高了單位圖形中的信息量,可以做到多張快速顯示和識別,從而達到數據內容傳輸的目的。最終,這組選手僅用了40秒的時間,便完成了圖片在兩臺手機間的發(fā)送與接收。
基于此項技術,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便會迎來三維碼當道的時代,那時我們能夠通過掃碼實現(xiàn)的將不再局限于收付款、加好友這些簡單的功能,它帶給我們的將是信息量更為復雜的東西。例如掃碼傳圖、掃碼傳視頻等等,甚至我們可以通過掃一下朋友的三維碼,直接就從他手機中拷走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