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中文,在线国自产视频,欧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1. <dfn id="rfwes"></dfn>
          <object id="rfwes"></object>
        1. 站長資訊網
          最全最豐富的資訊網站

          順風車回歸叫10單接2單 司機不敢開車了?

          11月20日,對順風車司機來說,是個“重生”的好日子。

          仿佛說好了一樣,淡出大眾視野一年多的順風車又再度熱鬧了起來,先是滴滴順風車在太原、哈爾濱、常州三城市回歸,再有曹操順風車全國上線試運營。

          有了前車之鑒,順風車的回歸沒有大張旗鼓,更多的是小心翼翼,可以理解,受過“重創(chuàng)”的順風車不能再添新的傷疤了。

          要“上車”不太順

          11月21日,滴滴順風車重新上線的第二天,哈爾濱,小新(化名)在經過4個小時的等待后,收到了通過滴滴順風車主審核的通知,她松了一口氣,“終于通過了”,她的訴求特別符合順風車的本質,就是上下班能載個人,省點油錢。因此,她一直是各種順風車平臺的重度用戶,此前在滴滴順風車平臺上接了200多單。

          但是,即使是“老司機”,滴滴順風車也沒有免審,依然要求他們重新注冊和認證,包括三證(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審核、車輛照片、對車主證件的視頻動態(tài)審核、安全考試、人臉識別等。“敏感信息沒了,包括個性化頭像、性別等,只有和出行相關的標簽,比如干凈、準時等,而且只能在設置的4個常用地點接單,每天接2單。”但是,對于小新這樣的女司機、而且是符合順風本質的司機來說,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有不少司機表示,在注冊認證時經常碰到閃退,花了一個多小時還沒有提交成功。

          滴滴創(chuàng)始人程維曾表示,重新上線后的順風車可能很難成為一款好用的產品了;總裁柳青也曾自嘲,在做一款最難用的順風車產品。是不是過于小心翼翼了?不止一次,柳青被問到,她的回答也異常坦誠,直接“認慫”。

          18個版本、330項功能迭代,這一切都是源于在安全方面的如履薄冰,為了安全紅線,犧牲了一部分體驗。

          乘客端亦是如此,乘客需要完成安全任務,包括實名信息認證、安全功能確認和乘客安全知識學習,一個題目答錯就無法進入下一個題目,同時在驗證過程中平臺會隨機截取照片進行核驗信息,只有完成大約10多分鐘的驗證才能發(fā)單。

          相較于滴滴順風車的“千萬道保障”,同一天上線的曹操順風車的注冊就顯得很簡單,沒有實名認證等步驟,簡單注冊之后就能正常發(fā)單。

          10個單 2個搭上車

          這段時間,順風車似乎被遺忘,但總在不經意間會被想起。此前,有分析師認為,用戶對順風車的回歸上線期待還是比較高的,只要滴滴順風車能成功上線,相信會有不錯的用戶回流。但是,“尷尬”又來了。

          有媒體報道稱,滴滴順風車的一個產品經理在順風車上線的第一天,在太原發(fā)布了十幾單,等了一個多小時,還加了感謝費,才僅有一位車主響應。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哈爾濱,就在滴滴順風車重新上線第二天,車主道道(化名)就發(fā)單了,“原以為寂靜過后會有大需求,可是等了一個多小時,沒有收到同路的順風車單子,這樣的‘冷遇’有點出乎我的意料。”由于只能在設置的常用地點接單,且每個地址14天只能改2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司機的接單,運力不足在所難免。但是,道道也表示,這樣的規(guī)則把真正有常規(guī)路線出行需求的車主篩選了出來。

          或許,大家對于順風車的感情還是有點微妙,需要一定的適應期。但另一個問題是,“冷遇”的背后實際上是需求和匹配度的問題。

          從11月21日至23日三天時間內,《IT時報》記者分別在曹操出行和哈啰出行上發(fā)布了五次順風車需求,每次提前半天發(fā)出用車需求,里程大約在10多公里,價格在20多元,最終搭上順風車的只有2單,都是在哈啰出行上。以記者于11月21日晚發(fā)布的第二天早上從浦東浦建路到楊浦邯鄲路的需求為例,曹操順風車匹配到了一位車主,但顯示的出發(fā)時間是第二天13:00,從徐家匯到江蘇啟東市,此后,再無其他車主。而哈啰順風車為這單匹配了6個車主,匹配度最高的車主出發(fā)地和目的地均和記者僅相距一兩公里,出發(fā)時間也只有15分鐘的差距。遺憾的是,記者在哈啰順風車上向兩位車主發(fā)出“請他接我”的要求,但最終沒有得到車主的回應。

          “以前,每天上下班基本都能找到乘客,現在匹配度下降,能達到60%已經很不錯了,出發(fā)地和目的地都很近我才接單,或許跨城順風車更多一些。”鞠先生是記者于11月21日搭上的順風車司機,在他看來雖然順風車不以盈利為目的,但如果繞很遠去接也不合算,情愿放棄,要理解順風的概念。

          對于乘客而言,順風車的性價比很高,以記者乘坐的鞠先生的同城順風車為例,最終支付31元,出租車的價格則在70元左右。

          施先生是一位開了兩年順風車的司機,他接單有偏好,單程在30公里以上,最好是跨城單。“同一時間很少有完全匹配的乘客,短途的話會降低順路程度,跨城長途對司機和乘客來說是雙贏的。”他說道。

          施先生給《IT時報》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上海虹橋站到湖州吳興區(qū)政府為例,全程130公里,司機行車成本約130元(高速公路費加油費約1元/公里)。如果選擇順風車,對于乘客來說,只需要支付80元左右的費用;對司機來說,哪怕起點和終點不完全匹配,但總里程很長,所以開5公里去接乘客然后送達后再開5公里去到自己的目的地,順路程度也高達90%以上,這樣一來,相當于承擔了司機這一趟至少一半以上的行車成本,如果同行乘客有2人或以上,對司機來說,甚至開這一趟不僅覆蓋了出行成本,甚至還有盈余。

          再來算乘客的賬。從上海虹橋到湖州的高鐵票價約為110元,大巴費用60元。兩者到站后打車再去目的地的費用約為20至40元。如果乘客起點不在上海虹橋站,那么成本還會增加。無論如何不能達到80元的順風車成本。時間更加靈活,還能縮短2小時左右。

          安全,再安全

          無論對于哪個網絡車出行平臺,順風車業(yè)務是一條完整的產業(yè)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此前多家媒體都給滴滴算過順風車的賬,順風車訂單數在滴滴訂單總量中最多占比1/10左右,順風車還要不要繼續(xù)做下去?現在的結果是,滴滴順風車還是回來了。因為,用戶對于順風車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

          所以,順風車市場一直充滿著競爭,就在滴滴順風車“缺席”的400多天,嘀嗒出行、哈啰出行、曹操出行等都在搶占先機。時間不等人,回歸之后的滴滴順風車也面臨著更大的壓力,但是,滴滴目前并沒有“激進”,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即使是程維,也完全沒有提順風車的業(yè)務和訂單目標。

          記者采訪的幾位滴滴順風車主均表示,雖然現在的體驗不如以前友好,但如果這些“不友好”能換來司乘人員的安全,也是值得的。

          11月11日,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市場監(jiān)管總局等部門聯(lián)合約談滴滴出行、首汽約車、神州優(yōu)車、曹操出行等8家網約車順風車平臺公司,表示要堵住安全風險隱患,嚴格規(guī)范順風車。

          一位嘀嗒順風車司機告訴《IT時報》記者,嘀嗒平臺司機每次接單都要通過人臉識別,涉及接單、跑單、車費提現等環(huán)節(jié),保證是司機本人開車。但是車況審核不嚴格,僅在注冊環(huán)節(jié)有審核,之后每次僅對司機審核,具體用什么車跑不再審核。

          “如果回到順風車的本質,平臺側重保護乘客這點要改,平臺對司機臨時取消訂單的判定和懲罰顯然高于乘客。但事實上,順風車的司機和乘客應該比傳統(tǒng)的司機乘客關系更平等些,因為并不是很標準的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而是各取所需。”這位司機提到,“除了人身安全外,資金安全也應考慮,目前嘀嗒平臺只有在每周二、周五可提現,錯過要等下一個提現日,增加了平臺的沉淀資金。”

          在經歷了一系列風波之后,順風車的腳步慢了下來,但從長遠看,腳步必須慢下來,因為接下去就是“合規(guī)”的時代。什么是順風車,順風車的屬性其一是非盈利,其二是非營運,這兩點明確劃清了順風車和網約車的分界線,順風車應該回歸其本質。

          安全、安全,再安全,這是出行平臺的未來。

          贊(0)
          分享到: 更多 (0)
          網站地圖   滬ICP備18035694號-2    滬公網安備31011702889846號